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耳鸣病因 >> 搏动性耳鸣病因 >> 正文 >> 正文

何为冬病,为何夏治

来源:耳鸣病因 时间:2018-8-26
何为“冬病”,为何“夏治”

随着夏季的到来,和大家分享了很多关于冬病夏治的内容,方法涉及艾灸、按摩等等不一而足,目的全在于“治未发之病”。下面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探讨下所谓的“冬病夏治”原理以及优势是什么!

“冬病”多为虚寒性体质。

“冬病”就是在冬天易发的病,此种病的易发人群多为虚寒性体质,也就是俗话说的“没有火力”。通常的症状是手脚冰凉,畏寒喜暖,怕风怕冷,神倦易困等。

道医称之为“阳气不足”,也就是自身热量(能量)不够,产热不足,寒从内生。这样的人即使在盛夏,睡觉也要盖着被子,穿袜子才觉得舒服。

为什么冬病要夏治呢?

因为冬病患者本身体质就偏于虚寒,再加上冬天的外界环境也是寒冰一片,两寒夹击,便毫无解冻的可能,所以在冬天治寒症,就像是雨天里晾衣服,是很困难的。

然而在盛夏之际,外界是暑热骄阳,体内也是心火正盛,这时积寒躲在后背的膀胱经以及各关节处,最易被赶出来。

但若是阳气衰弱,体内没有推动之力,就会错过排寒的大好时机。再加上有很多人体质本来就有些阳气不足,夏天再痛饮消暑的饮料,如冰镇啤酒、凉茶等,然后整日在有空调的房间里工作,那真是陈寒未祛,又添新寒。

要记住,寒气是会沉积的,且身体被寒气侵袭的地方,必会气血瘀阻,这叫做“寒凝血滞”。

若寒气停留在关节,就会产生疼痛;

停留在脏腑,就易产生肿物;

停留在经络,就会使经络堵塞,气血也会运行不畅,就会出现四肢不温、手脚发麻等症状。

所以倘若不在夏日祛除积寒,等到秋风一起,外寒复来的时候,就又会内外交困了。

那如何在夏日祛除积寒呢?

方法很简单,就是“内用温热”、“外散风寒”。

“内用温热”——服用偏温热的饮食。

有人觉得,大热天的,再吃热的东西,那还不得心烦气躁。不错,关键是服温热也有个正确的服法——我们可以热药凉服。

比如说红糖姜汤水,本来是温热暖胃的,但如果在暑天服用,可以倒在塑料瓶中,然后放到冷水里泡一下,此时,我们虽然喝的是冷饮,到胃里的时候却是热药。

“外散风寒”——发汗法是排除体内寒邪的最好方法。

夏天毛孔大开,最易出汗,汗为心之液,可泻过旺之心火,也可将侵入皮肤的寒邪及时排出,所以发汗法是排除体内寒邪的最好方法。借用金庸先生小说里提到过的《九阴真经》里的第一句话: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正好体现了人体应天时而动的这种自然调节功能:泻心经之气血(火)来补充膀胱经的虚弱(寒)。心,五行属火,夏天最盛;膀胱经,人体之藩篱,是抵御外寒之屏障,也是清除内寒之通道。所以夏天身体多汗是上天赐予我们的自然疗法,不但可以清除寒气,发汗本身还可排出体内大量的瘀毒。

但由于夏日我们贪食冷饮,胃肠中有大量寒气,本来用于发汗的心火,转而被用于温暖肠胃了。此时,体表便缺少气血来抵御外邪侵袭了。而所谓的外邪也是我们一手制造的,那就是空调的冷气。冷气从皮肤而入,冷饮从肠胃而入,心火虽盛,难敌二寒,既不能很好地消化,也不能很好地发汗,结果就出现了所谓的“肠胃型感冒”:发热无汗,吐泻交加。

冬病夏治应对良策

以上说的,似乎与冬病夏治无关,其实不然,告诉您寒邪出入之机理,您才会有长久应对之策略。下面说得再具体些:

1感觉肚子凉,脾胃虚寒。

如果感觉肚子凉,夏天也爱吃热的,又怕风怕冷的人,那就灸中脘、关元、足三里,很有效。

2后背发凉,怕风。

如果感觉后背发凉,怕风,那就先在后背刮刮痧,若能方便再用热水泡脚,然后喝一碗发汗的生姜红枣汤,或者是胡椒白萝卜汤,寒气是很容易排出的。

还有取嚏法,对于身体有寒的人,是最好的宝贝,尤其是一取就容易打喷嚏的人,那就更要多取。每次取到打不出喷嚏,并微微发汗为止。

排出身体的寒气是一件长期的事情,有时甚至需要几年的时间。因为虚寒是一种体质,是胎里带来的,如果我们按照先天的生长惯性而不去改变它,那它就会像一株本来倾斜的树苗,继续往偏曲的方向生长。所谓“治未病之病”,就是要从先天体质入手,纠正阴阳之偏。“损有余而补不足”,才是治病之本。

3“冰包火”,外寒不解,内热直上。

有人说,我虽然虚寒怕冷,但是一吃热药或热的食物,就会上火,脸上起疱,牙龈肿痛,必须马上再吃祛火的药才行。这是什么原因呢?

那是因为您表寒过重,虽吃热药,也是“冰包火”,外寒不解,内热直上头面所造成的。外寒就是膀胱经之寒,只要在后背刮痧或拔罐“破冰融化”,再吃热药或热的食物,就会火有去处,发向后背去御寒,不再往头面上跑了。

三伏贴时间、地点、联系方式

时间:伏前:年6月12曰一7月11日

初伏:7月12日-7月21日

中伏:7月22日-8月10日

末伏:8月11日-8月21日

地点:门诊二楼中医苑

联系人;杨秀芳—

武威医学科学院中医科

中医科简介

甘肃省武威医学科学院中医科组建于年,成立以来用“大医精诚”的实际行动走出了一条个人有专长、科室有特色、医病有专药的中医专科发展之路。先后研发出中医药22种,发明了6项与中医药相关的国家专利,成为武威医药界的一朵奇葩。年,以中医医学硕士陈玉霞为代表的专家加入,使甘肃省武威医学科学院中医科焕发出勃勃生机,该院中医科成为武威市硕士研究生医师最多的中医药学术团队。

杏林春暖为苍生

甘肃省武威医学科学院中医科先后引进了体外高频热疗机、微波热治疗仪、DYY-83多功能颈、腰椎牵引床、神经肌肉刺激仪、神经肌肉电刺激仪、熏蒸治疗仪、中药离子导入仪、蜡疗机等先进的理疗设备,科室年门诊接诊量人次,开展了16项中医适宜技术,大大减轻了肿瘤放化疗所导致的难治性不良反应,从而提升肿瘤患者的综合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存期。常年聘请裴正学、何天有、王福林等省内著名老中医到我院指导工作,传承经典、弘扬国粹、集聚智慧、多措并举、精准施治,促进了武威医学科学院中医药事业的全面发展。

近年来,甘肃省武威医学科学院领导班子高瞻远瞩,求贤若渴,医院医院引进各类中医药专业人才,使得全院中医团队持续壮大。目前,拥有中医药专业人员40名,其中市级学科带头人3名,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5名,主治医师18名,住院医师2人,博士1人,硕士3人。他们先后承担市级科研项目3项,获市级科技进步奖2项,在国家级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篇,省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具有良好的临床、科研、教学综合能力。

陈玉霞

学科带头人陈玉霞,医学硕士,现任中医科主任,她在从事10多年中医诊疗中博古通今探索精奥,厚积薄发诊研并举,以扎实的学术积淀和临床经验考上研究生,是真正的临床应用型高学历人才。师从陕西省著名中医、温病学专家孙守才教授学习温病学,真知灼见颇具造诣。她在诊治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妇科疾病、慢性肝炎、慢性肾炎等方面有独特路径,用药配伍超脱常规,平凡中见神奇,独辟蹊径又简便价廉,常有出奇不意的显著疗效。经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出“诊断必依其脉,辩证必求其源,治病必除其根”等根治疑难病症的独特思路与方法。曾在国家级及省级医学刊物上发表论文8篇,参与陕西省咸阳市科技局项目1项。

杨秀芳

中医科副主任杨秀芳,主治医师,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医院进修深造,在内科及杂病方面临床经验丰富,擅长利用中医、针灸、拔罐、艾灸等各种适宜技术治疗头痛、面疼,面瘫、咳嗽、气喘、神经性耳鸣耳聋、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带状疱疹引起的神经痛等疾病,尤其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呃逆,静脉曲张、腱鞘囊肿、中风后遗症以及前列腺炎、痛经、便秘、肿瘤患者的康复治疗及养生保健有独到医技手段,曾在国家级及省级医学刊物上发表论文4篇,参与甘肃省武威市科研项目1项。

李应宏

中西医科主任李应宏,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兰州大学,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25年,医院、甘医院进修学习。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3项,在国家级与省级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高汉媛

学科骨干高汉媛,中医学博士,擅长中医药治疗小儿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针灸治疗各种疼痛性及功能障碍性疾病。她善于仔细观察,在望、闻、问、切中把脉出病因、病机对症施治,成为中医药巧治儿疾的新秀。

目前,一批拥有丰富临床诊疗经验的中医专家,如梁柏主任医师、陈云国主任医师、付全德副主任医师、黄才年副主任医师、苏安平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黄振东主治医师、刘生永主治医师、李清成主治医师等中医骨干力量在中医科、中西医结合科、消化内科、肝胆中心、心脏血管病专科、呼吸内科、骨科、肿瘤等学科上突出中医优势,法简效宏,颇有声望,络绎不绝的远道患者慕名求诊。

技术装备两支撑

建科以来,中医科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不断加强中西医结合内涵建设,秉承中医传统,采用辨证与辨病、中药与西药、内治与外治相结合,开展了针灸、热疗、拔罐、推拿、牵引、埋线、铺灸(艾灸)、刺络放血、穴位注射、穴位敷贴、穴位埋线、中药导入、射频电疗、中药熏蒸、中药塌渍、蜡疗、残疾康复等中医特色疗法治疗各种疾病,集中医传统疗法和物理疗法为一体,形成医疗康复互补、理疗与训练结合及康复延伸治疗的综合实施手法,让古老的中医薪火相传、大放异彩。

我院中医科以中医药为主多学科综合治疗肿瘤,提出“整体调节、综合疗法贯穿于肿瘤治疗全过程”的理论,对于配合放、化疗治疗各种肿瘤,是临床肿瘤治疗中最有优势的治疗方法,尤其对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放射性肠炎的便血疗效显著。不仅可以减轻放化疗所产生的副作用,加快正常组织细胞的修复,提高患者的耐受力和生活质量。

经过多年临床实践,我院中医科对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病治疗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诊疗方案,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为众多患者摆脱了疾病的困扰,深受广大患者好评。

躬身杏林谋发展

几十年风雨磨砺,几十载精益求精,我院中医科已逐步形成了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中医诊疗发展模式,在中医内科、消化病、呼吸系统疾病及风湿免疫病、颈肩腰腿痛病、肿瘤患者康复治疗等方面形成极富真知灼见和临床特色的学科品牌,诊疗水平日臻完善,疗效十分显著。强势的中医团队在金武地区名声显赫,常有远在新疆、张掖、白银、酒泉、嘉峪关等地的患者络绎不绝地前来诊病疗疾。

医院的蓬勃发展历程,我院中医科从无到有,逐渐发展壮大。院领导班子积极应政府号召,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全科医务工作者立誓“秉承传统,精研中医,弘扬国粹”,走“博爱、健康、和谐”之路。用智慧和汗水凝结成了一个“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可持续发展共同体,悬壶济世施仁术,大爱无疆行善举,以优良的医术精心建造生命的方舟”。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皮肤病医院
白癜风的问题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ngmian.net/bdxemby/6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