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耳鸣的老年患者都有鸣声白天轻,晚上重的症状。
而老年朋友发生耳鸣,其实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属于正常现象,毕竟身体代谢能力下降,而组织器官正在老化,身体各部位自然就会发出警报。
但是长期的耳鸣,影响到了生活,并且可能会带来更大的伤害,那么就一定要注意,及时就医治疗。如果不及时治疗,就有可能像以下我的这位患者一样:
真实医案患者游女士,66岁,耳鸣年多,患者自述耳鸣如鹧鸪鸟叫,白天轻,晚上重,声音时而尖细,时而浑厚,且感觉耳内闷胀,时感头晕,不能久站,平时家人都不敢让她一个人出门,但各自上班又没办法时刻照看,无奈时常接到被救助的电话。
此外,这位患者还伴有咳嗽反复,痰液多,排便不爽,身体疲乏,胸闷气短、食欲不振、大便溏稀等病症。
辨证舌淡苔白腻,脉滑数。综合诊断分析为由痰饮内停,水湿之邪侵犯于肺,导致肺气无法下降,脾气无法上升引起的水湿痰饮证耳鸣,治宜健脾通窍,祛湿化痰。我开一中医世家止鸣方:
茯苓、白术、泽泻、桂枝、益母草、防己、黄芪、车前草
患者自述:14剂后耳鸣大减,听力上升,头脑清爽,精神振作,步履稳定,痰少。但仍有时咳嗽,胸闷气短。
遂要求再服14剂,我并另嘱其适当吃一些具有辅助健脾化湿、清热利水等作用的食物,如莲子、山药、薏米等,有助于改善病情。后随诊反馈,耳鸣治愈,诸证得解,随访多月,未见复发。
用药思路痰、饮都是水液代谢失常,停留机体局部的病理产物,痰热而饮寒,痰无形而饮有质,饮留体内,清阳不升可致耳鸣、眩晕等。
此方其实是《伤寒论》的苓桂术甘汤、五苓散加减,它是温阳化水饮的一张配伍。其中,茯苓健脾利水;桂枝温阳行气化湿;白术健脾燥湿;车前子、泽泻利水渗湿;益母草活血调经;防己祛湿利水消肿,黄芪补气升阳。
利用这样的健脾利湿、温阳化水之法,把患者体内的痰湿水饮化散掉,耳鸣、耳聋就没了根基,自然而然就好了。
大家好,我是上海五官科倪主任,如果觉得我的这篇文章对大家有用,或是你有耳鸣耳聋这方面的问题,可以给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ngmian.net/smyydzem/13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