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耳鸣,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有点“谈鸣色变”的感觉,都说耳鸣不是病,但是鸣起来真是烦得要命,今天小编就壮起胆子跟大家聊聊,耳鸣让人烦恼的背后,也有它“善良”的一面呢。
耳鸣,是一种症状,也就是人的不舒服的感受,并不是一种疾病。可以分为主观性和客观性,客观性耳鸣是有内在声音刺激使人耳听到声音,可能是血管搏动、肌肉收缩运动等刺激,有时他人也可听到该声音,而主观性耳鸣是没有声音刺激时人耳仍然感受到声音存在。耳鸣的声音形式多种多样,音调、音量及声响强度变化不同,可以间断性出现,也可持续不断地响,尤其以持续性的耳鸣让人烦恼不已。
前来就诊的患者对耳鸣的描述多种多样—“嘶嘶声”“滋滋声”“机器轰鸣声”“电视没信号声”“嗡嗡声”“咔咔声”“唧唧声”“呼呼声”“树叶沙沙声”等等。这么多种耳鸣声音,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很遗憾的告诉大家,目前耳鸣的病因机制仍不完全清楚,病因多种多样,还有一些以目前医疗技术水平找不到病因,我们称其为“特发性”。能找到的病因里,也许仅是有一小片盯聍(耳屎)粘在鼓膜上,当头动时产生振动而引起耳鸣,也许是中耳的小肌肉阵发性收缩产生,但也可能是听神经上长了肿瘤而导致。
除了耳部疾患,一些全身性疾病也会出现耳鸣。当长期劳累、压力大、精神紧张等情况下,或者耳部以外的疾病引起人体调节功能紊乱时,都可能出现耳鸣症状,而此类耳鸣通常在疾病治愈,身体好转后随之消失。聊到这里,我们惊奇的发现,小小的耳鸣虽然给人带来无尽烦恼,但它却是耳部及全身疾病的一种“警示”信号,耳鸣声正是身体发出的抗议和预警声。因此,当发现耳鸣时,切不可听之任之,一定及时就医去耳科门诊做专业检查,包括纯音听力、耳鸣匹配试验、声导抗、耳声发射、诱发电位等,必要时还需做颞骨薄层CT扫描,力争找到耳鸣的病因,如果短期内无法明确病因,也应由医生作专业判断,先排除肿瘤等疾病,再边治疗边寻找病因。
来源:敬畏生命
责编:杨丽红
编辑:陶莉娟张文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gangmian.net/sjxemdby/11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