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心天下
耳鸣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种症状,特别是对于中老人来说,更是容易出现耳鸣的情况,其实,耳鸣是患者的一种主观感觉,医院检查,只有少数人能发现器质性的病变,而大多数耳鸣患者根本就查不出原因,因此也没有一些有效的手段来治疗,更是让人烦恼不已。
▼
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耳鸣往往是肾虚的反映,也是听力下降的表现,因为现在人们的工作压力都比较大,平时又不注意休息,所以耳部的微循环就会经常出现问题,导致耳鸣。
此外,还有一种颈源性耳鸣,是颈椎病的一种并发症,这种耳鸣的发病原因是由于颈椎劳损增生导致压迫神经根和椎动脉,导致脑供血不足,进而影响了主管耳部供血的内听动脉,造成耳鸣。想要解决耳鸣这个烦人的问题,下面这个穴位就可以派上用场。
听会穴,隶属足少阳胆经,是足少阳胆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其周围布有耳神经和颜面神经分支。刺激该穴可清降寒浊,起到开耳窍、疏风热,开窍聪耳,通经活络的作用,主治一切耳疾所集,如耳聋气闭,重听耳鸣及耳痒等,从穴位的字面意思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听会者即耳能听闻声音,此指穴内的天部气血为空虚之状,无物阻隔声音的传递,所以穴名听会。《针灸资生经》中也说“耳蝉鸣,取听会”,所以,刺激听会穴对于耳鸣的治疗,有着很好的效果。
穴位相关详释(1)听会穴。听会者即耳能听闻声音也,此指穴内的天部气血为空虚之状,无物阻隔声音的传递也。本穴物质为瞳子髎穴下传的天部寒湿水气,至本穴后,此气吸附了更多的天部寒湿水气并化雨冷降于地,天部气血因而变得虚静,如远处声音听亦能明,故名。
(2)耳门穴。耳,穴在二部也。门,出入的门户也。耳门穴名意指胆经气血由此进入耳腔。如听会之解,本穴的气血变化为气态物散热冷降并化为地部经水,经水循本穴的地部孔隙进入耳腔,本穴如同胆经气血出入耳的门户,故名耳门穴。
(3)听呵穴。听,闻也。呵,大声呵斥之意,此指体表外部的声场强度大于体表内部。听呵名意指体表外部的声场强度要大于体表内部耳朵才能听受。
(4)后关穴。后,指头的后部,前为阴、后为阳,此指阳气。关,关卡。后关名意指穴外的阳热之气不能进入穴内。理同听会名解。
取穴位置
耳屏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取穴方法:耳朵眼的正前方,张嘴时两耳边各有一个凹,这个凹陷处就是听会。功效作用1、保五官健康,常按摩听会穴。这是因为经常按摩听会穴,具有治耳鸣,耳聋,齿痛,口眼歪斜,中耳炎,腮腺炎,下颌关节炎等功效。当发生耳鸣,按摩听会穴,不失为最好的治疗法。
2、听会穴有颜面神经分支,三叉神经分支及腮腺通过,所以可治颜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腮腺炎、中风口歪一边,甚至牙齿痛、下颌关节炎、掉下巴。
3、可以开窍聪耳、通经活络、疏风热。当搭坐火车过山洞或飞机遇乱流所引起耳鸣耳胀,张口吞口水后,按听会穴会很快缓解。
主治病症
1.耳鸣、耳聋、聤耳等耳疾;2.齿痛,口眼,面痛。穴位配伍
配听宫、翳风主治耳聋、耳鸣。按摩方法每天3次用双手的拇指按揉两侧听会穴,刺激穴位可采用点按的方式,用拇指指腹按住听会穴,这时会感到按压处有明显的酸痛感,逐渐用力深按,保持2-3秒后松开。休息3秒后再按。一按一松为一个循环,重复3-5分钟。还可采用按揉的方式,用指腹压在听会穴上,以穴位为中心,保持一定的力度旋转按揉,每次按揉3-5分钟。以皮肤表面发热发胀为宜。
艾灸方法先用手按找到听会穴所在的位置,艾条距离听会穴3-4根手指头宽的距离,感受一下温度是否合适,直刺0.5~1寸,悬灸5-10分钟,每天可艾灸1-2次。注意避开头发。
临床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神经性耳鸣(耳聋)、中耳炎、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等。
不只是老年人存在听力问题,公交车地铁站随处可见带着耳机的年轻人。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人的听力和视力一样重要,但是当我们的视力出现问题时,可以通过眼镜矫正到较正常的水平,而助听设备提高听力的效果往往没有那么理想。换句话说,就是你不能期望佩戴上助听器后听力完全恢复到正常水平,这一点与戴眼镜是不同的。所以无论你年龄多大都要重视自己的听力。及时发现听力损失,及早干预。不要等到不可挽回的地步,后悔可来不及。
爱健康不等待
与“艾”同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gangmian.net/sjxemby/8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