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一组数据,目前全球12-35岁的年轻人中,有约11亿人正面临着不可逆转的听力损失风险,而个人音频设备音量过大(比如用手机听音乐),成为了听力下降的“第一杀手”。如果不积极干预的话,预计到年,有超过9亿人患残疾性听力丧失!世卫组织指出,目前全球约半数年轻人在使用手机等设备听音乐时音量高于安全水平。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赛说,听力损失往往是不可逆转的,在人类拥有足够保护听力的技术和知识的情况下,不应让众多年轻人仅仅因为听音乐而遭受听力损失。
·耳聋的原因·SUMMER我们如果想听到声音,简单来说就三步:1.声波带动空气振动传入耳道,撞击鼓膜,带动中耳内的听小骨一起振动;2.振动经过耳蜗后带动毛细胞振动,并将该振动转化为电化学信号;3.听神经将电化学信号传递到大脑,大脑进行理解后,让你“听到”声音。
毛细胞是听觉的感受器,与耳蜗中的神经相连。声音从位于外耳道最里端的鼓膜传到耳蜗,引起充斥于其中的淋巴液的振动,毛细胞再把这种振动转化为电信号,通过听觉神经传达给大脑。若毛细胞受损,便无法将冲动传至中枢,就会出现听力障碍。通俗易懂地解释就是,过大的音量带来太强烈的振动,把你最宝贵又不再生的内耳毛细胞震坏啦!
不久前曾发布的一份《耳机质量调查》中显示,在对某高校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在学生中耳机使用率高达99.8%,已经出现噪声性听力损伤的人数超过人,占比接近30%。欧盟也曾出具调查报告称,戴着耳机听音乐,耳机声音超过85分贝,时长超过30分钟,可能引起暂时性听力下降。如果每天超过89分贝音量听音乐,时长达一小时,持续5年就可能永久丧失听力。有人提出,两只耳朵轮流听总可以了吧?真相是:一只耳朵戴耳机不仅会使听力失衡,还会造成大脑疲劳。
·保护听力1控制耳机使用时间,记住“60-60”原则所谓“60-60”原则是指一种国际公认的保护听力的方法,即:使用耳机时,音量一般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能调至更低最好;连续使用耳机的时间则不宜超过60分钟。成人每天戴耳机不要超过3~4小时,未成年人不超过2小时,并且每次佩戴耳机30~40分钟后,就要让耳朵得到充分休息。
2睡觉别戴耳机睡觉过程中姿势难以掌控,在造成噪声伤害的同时也容易压迫耳机,给脆弱的耳朵带来物理伤害。
3不要在嘈杂的环境中听音乐当你发现在嘈杂环境中音量调大到60%的时候还听不清那就该摘下耳机了,再接着听就会损伤耳朵。
4使用具有降噪功能的耳机主动降噪耳机可以很好地保护听力,减少听音乐时的噪音影响,从另一方面帮助我们降低耳机音量。
5入耳式耳机要定期清洁入耳式耳机容易滋生细菌,耳朵有破损的情况下容易引起炎症,使耳垢增多甚至形成栓塞,出现耳鸣、头晕等症状。医生建议,每周用75%的酒精对耳机进行清洁消毒,尽量不要交叉使用,避免感染。合理用耳,保护听力,别让耳机毁了你的耳朵!
·高压氧VS耳聋突发性耳聋是指72小时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在相邻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HL。对于较轻的听力损失,耳蜗有一定的修复能力,突发性耳聋发病后可能自愈;然而,在严重的情况下,完全康复的机会相当低。突发性耳聋的治疗主要使用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药物、溶栓剂和维生素。近年来,高压氧疗法(hyperbaricoxygentherapy,HBOT)被越来越多的耳鼻喉科医生用于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患者。
HBOT的定义为患者在高于一个大气压的环境里,吸入%纯氧或高浓度氧治疗疾病的过程。在高压力下,动脉和组织的氧张力升高,血红蛋白携带更多氧气,从而改善突发性耳聋患者微循环缺氧状态。随着HBOT研究的不断深入,在过去的20年中,关于HBOT的一些概念和机制有了重要更新。由一开始的HBOT真实疗效的争议,到现在许多国家突发性耳聋治疗指南开始推荐HBOT作为常规治疗。从仅仅是高压力下提供%纯氧使缺氧组织得到充分供氧的概念,向了解非常复杂的代谢和免疫机制的方向深入。无论是微血栓形成还是血管内皮损伤,HBOT都可以延长中性粒细胞激活的抑制期,动员血管源性干细胞和提高抗氧化能力,建立保护缺血-再灌注现象的良好机制。总的来说,有效的HBOT可以预防突发性耳聋早期血流减少,局部组织缺血,还可以调节慢性炎症状态。HBOT可直接作为突发性耳聋发病后的一线治疗,单独应用或联合药物治疗,也可作为二线治疗。HBOT能改善重症突发性耳聋治疗效果,并且对耳鸣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最新《突发性耳聋临床实践指南》(年,美国),将HBOT和皮质类固醇疗法结合起来,作为发病后2周内的一线治疗,以及症状出现后1个月内的挽救治疗。
耳蜗是一种需要消耗大量氧气,但血管供血又相对有限的器官,故容易发生缺氧。应该通过增加氧的扩散,来提高内耳的氧含量。因此,早期应用HBOT可以防止耳蜗出现缺血性半暗带,即类似于脑梗患者出现的介于梗死灶和正常组织间的移行区域。有研究者建议,HBOT可在突发性耳聋发病后24小时或48小时内开始使用。如若超过48小时,建议给予患者HBOT救助治疗。对于突发性耳聋的患者,建议尽早开始HBOT治疗。
研究表明,听力损失越严重,HBOT似乎越有效。但是,这可能仅源于以下事实,即损失越严重,所显示的效果就越明显。可能是因为听力损失越严重,组织缺血缺氧越明显,高压下会有更多的氧气溶解到血液和体液中供人体利用,听力改善越显著。另一个重要因素可能是,越严重的病例,其自然恢复的可能性越低,因此治疗效果可能更容易检测或更具统计学意义,并且在临床上更相关。
HBOT辅助突发性耳聋治疗的中青年患者,其治疗效果优于老年人。可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自身免疫力逐渐降低。尤其老年人,听觉系统较中青年退化更加严重,故更容易发生听力损伤,但其代偿修复能力弱,对HBOT和药物治疗的敏感性差。因此,年龄的增长是HBOT预后的不利因素,在对不同年龄段患者进行突发性耳聋治疗时,应有所侧重,尤其对年龄较大的患者,要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具体可查看原文):吴静,张海燕,王书谦,等.高压氧在突发性耳聋治疗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耳科学杂志,,19(2):5.
高压氧医学科地址及联系
医院总院区:
外科楼北门斜对过一楼,-。
医院医院:
医院4号楼,-;-。
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gangmian.net/elemby/10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