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耳聋到底是怎么引起的?
1.听觉系统疾病
(1)外耳外耳道耵聍栓塞、肿物或异物。
(2)中耳各种中耳炎、耳硬化症。
(3)内耳梅尼埃病、突发性聋、外伤、噪声性聋、老年性聋等。
2.全身性疾病
(1)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低血压等。
(2)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精神紧张、抑郁等。
(3)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糖尿病等。
(4)其他:神经退行性变(如脱髓鞘性疾病)、炎症(病毒感染)、外伤、药物中毒、颈椎病、颞颌关二.耳鸣耳聋的危害!
耳鸣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并且出现耳鸣的人群非常的广泛。而且耳鸣的出现还预示了一些其他疾病。既然耳鸣的危害很大,那么具体是哪些危害呢?下面我们还是请专家来介绍吧。
耳鸣危害之一:影响患者的听力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出现耳鸣的现象,首先就会会影响患者的听力,同时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等都会有一定的影响。非常响的耳鸣能够干扰所听的内容,常常听到声音但分辨不清别人在说什么。因为听不清别人尤其领导和老师的讲话,而且自己忍受着耳鸣带来的巨大痛苦,却常常不能被人理解,所以工作效率下降,对工作和学习也渐渐失去兴趣。耳鸣而长期求医吃药,带来经济损失甚至导致巨大经济压力。如果不被家庭成员所理解,则影响家庭和睦。
耳鸣危害之二:影响到患者的情绪
专家为我们介绍说,耳鸣还会影响患者病人的情绪。长期性的严重耳鸣可以使人产生心烦意乱、担心、忧虑、焦急、抑郁等情绪变化。有的人宁愿听不见了也不要耳鸣,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
耳鸣危害之三:影响到患者的睡眠
经常性的耳鸣对病人的睡眠质量也有很重要的危害,患者的耳鸣尤其在夜深人静时响的厉害,使人入睡困难。即使入睡,也特别浅。有人诉说,睡眠不深时可以被耳鸣吵醒(耳鸣如同外界声音一样能够吵醒主人)。因为半夜醒来后,耳鸣仍然响个不停,所以使人烦躁不安,辗转难眠。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为刚藏,性喜条达恶抑郁;肝藏血,体阴而用阳;足少阳胆经入耳,足厥阴肝经上巅顶借胆经通耳,耳主听觉的功能有赖于肝血的滋养和肝气的条达。而情志内伤最易扰乱气机,日久暗耗肝血。随着生存竞争的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人们工作压力和生活负担加重,七情内伤导致耳鸣耳聋也越来越普遍,尤其是骤然发病者,而且以实证居多。肝胆病变起因多是因情志不遂,抑郁恼怒诱发,肝气疏泄太过,气火上逆或肝气不疏,日久气机郁结,影响全身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变生多种病症,气郁化火、生痰、滞血、耗血,均可导致耳窍郁闭,即可见耳鸣耳聋。故在治疗时以开郁为先,重视疏肝解郁,理气开窍法在临床的应用,常用柴胡疏肝散加减。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云“:心脉微涩为耳鸣。”《内经》云:“心血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古今医统》云“:忧愁思虑,则伤心,心虑血耗,必致耳鸣耳聋。”《医贯》则说“:盖心窍在舌,以舌无孔窍,因寄(窍)于耳。此肾为耳窍之主,心为耳窍之客也。”心血濡养耳窍,如心血健旺则耳聪目明,若心血不足,心神失养,耳窍失荣,可见耳鸣、听力下降伴有心悸,乏力、眩晕、失眠多梦等。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血足气旺,气行血行。若血虚气弱无力行血,心气不能推动血液上荣于耳窍,同样使耳络失养,出现耳鸣耳聋。故在治疗时重视养血益气,理气通窍。
清耳通窍汤
“清耳通窍汤”解决耳鸣耳聋的好良方
1.具有开窍、通络、益肾、通窍、解毒、活血、聪耳等功效,有针对性地运用中药方剂,以通络解毒、养血化瘀、滋阴补气、淳香开窍,辨证治疗耳聋,耳鸣。
2.具有行气开窍,改善内耳供血、增强耳内代谢,提高毛细胞兴奋性等,打通血液循环障碍,营养修复再生耳细胞,激活耳蜗神经,使耳部细胞得以修复。
3.具有活血化瘀、清除自由基、修复病变细胞、解除耳沉痛,短期即可促进变性、萎缩、坏死的听觉神经细胞修复,在一定的治疗时间内可消除耳鸣,恢复正常听力。
4.可调节血管功能,使血流加速,改善内耳血液淋巴循环;加强组织代谢,纠正内耳缺氧状况并能及时排出有害物质,促进耳蜗功能及听功能的改善与恢复。
5.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通透性,改善耳蜗供血,有利于恢复耳蜗的正常生理功能
耳鸣康复中心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ngmian.net/bdxemby/7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