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小毛今年参加完中考后进入了“暑假模式”,除了吃喝,便是玩手游《王者荣耀》,就连睡觉的时间也是能省则省。但这样的暑假模式,却带给他无法想象的后果:双耳耳鸣,听力下降。医生说,哪怕是经过治疗,可能也无法恢复到最初的状态了。
为什么玩了3个月手游,会对小毛的听力产生如此严重的影响?医生表示,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他熬夜甚至通宵玩游戏,造成了人体疲惫;二是长时间打游戏,尤其是手机游戏,一直处于低头的状态,对耳朵也存在损害;三是游戏音效,尤其是长时间戴着耳机玩游戏,对耳朵的损害更是大。医生还表示,“像小毛这样的‘低头族’,很容易出现突发性耳聋、眩晕等状况。”
在父母眼里,曾经的小毛是一名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阳光男孩,自从玩了游戏后,就像变了一个人:原来喜欢运动的他,现在总是宅在家里,专注玩游戏;以前乖巧懂事的他,现在总是对父母的话不理不睬;曾经成绩优异的他,在中考时却失利了。
到底应不应该让孩子玩电子游戏?
有多少家长,在为孩子沉迷于电子游戏而担心呢?无论是手机上的电子游戏,电脑上的电子游戏,或是连着电视的诸如Xbox,wi-fi。然而诸如牛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的研究却表示,玩电子游戏或许对于孩子有积极正面的影响。
实验及调查结果: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公共健康学院与巴黎笛卡尔大学在比对分析了来自欧洲学校儿童精神健康数据库及调查问卷后发现:
1、每五个小孩中就有一个小孩每周玩电子游戏的时间超过5小时。
2、高频率玩电子游戏的小孩中高智力的概率要高1.75,学习成绩优良的概率要高1.88倍。
3、同时,喜欢玩电子游戏的孩子通常在与同龄人交往中有更少的问题。
然而,并不是说玩电子游戏,多多益善哦!牛津大学调查了学生花不同时间,玩不同游戏对于社交及学业表现发现,对孩子影响更多的,是“花多少时间”玩电子游戏,而非“玩什么游戏”。调查参与者为多名10到15岁的小孩,一半男生一半女生,得到以下这些结论:
1、父母通常认为喜欢让孩子玩“战略性游戏”(如飞行棋)或字谜游戏会有助于孩子学习成绩或社交能力的提高,研究却显示玩这一类游戏的小孩并没有比其他同龄人突出的表现。
2、年轻人通常会玩的游戏,并没有什么特点会与任何负面的行为模式有练联系。但玩某些游戏的孩子,却与一些类型的积极行为有联系。
3、玩一些有合作,竞争成分的电子游戏的小孩,表现出显著的较少的情绪问题及与同龄人相处的问题。
4、选择玩一些单人游戏(如单机游戏)的小孩,通常在学习上表现良好,表现出较少的情绪问题,更少卷入打架斗殴。
5、每天玩电子游戏超过三小时的孩子容易异常活跃甚至多动,参与打架斗殴并多学习完全不敢兴趣。
6、每天玩电子游戏少于一小时的孩子,比从来不玩电子游戏的孩子,有更好的社交能力,对生活有更高的满意程度。
家长需要注意的事:
看过以上实验数据,或许家长不必再担心自己的孩子喜欢玩电子游戏了。然而,以下这些事项,家长一定要注意!在这个高科技爆炸的时代,让孩子完全避开电子游戏真的太难了。那么家长一定要学习以下几点,让孩子在游戏中得到成长而不是变成“网瘾少年”。
1、2岁前的儿童不该暴露在任何电子显示屏前
儿童的大脑在出生头几年成长迅速,与人互动最有利于幼儿学习成长!
2、规定孩子使用电子设备,玩游戏的时间
年长一些的少年儿童每天接触电子设备的时间不该超过1-2个小时。
毕竟上面的研究也说明,每天玩游戏时间低于一小时的孩子,学习更好,情绪问题更少,而沉溺于游戏,每天花超过三小时在游戏上的孩子,家长需要采取措施干预。
3、家长应监测管理孩子玩的游戏及内容
网络上难免出现血腥,色情,暴力信息。家长应当了解孩子都在玩些什么游戏,北京中科是公立医院吗2017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ngmian.net/bdxemby/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