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在最近时期的关于耳鸣的指导性文件以及被广泛解读的美国《耳鸣临床实践指南》中,提到“耳鸣与听力损失的关系”,也有“向合并听力损失的耳鸣患者推荐助听器”的描述……这样,“听力正常人出现耳鸣”变成了奇怪的事情,也成为“耳鸣与患者听力的关系不重要、病因更重要”观点的证据之一。再者,助听器应用的历史也很久远了,为什么最近突然才提出助听器可以治疗耳鸣或者说对耳鸣患者有帮助呢?也很奇怪!
好吧,我们回到“听力正常为什么会有耳鸣?”的话题。
对“听力正常”的解读有两种标准,一种标准是听力学标准:规定测试耳各测试频率的听力阈值≤25dBHL(人耳可以听到≤25dBHL的声音),即为听力正常;还有一种标准是耳鸣患者自述“我跟别人交流没问题,包括打电话、听音乐,很小声我都可以听到”证明自己听力正常。
第一种标准很好,没有问题,但是,在临床工作中,对患者进行纯音测听的方法选择出了问题,一是大部分患者没有选择“Hz以上的高频测听”,没有高频部分的听力阈值,恰恰是人耳感知高频声音的部位最早、最容易受损;二是在常规纯音测试频率范围内各测试频率点的听力阈值虽然在听力学行业规定的正常范围内,不能说明没有损伤,因为,一般来说,人类正常听觉的起始听力阈值很低,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受有声环境的影响,每个人的听力阈值都会升高(因人而异),那么,一个人的听力阈值“从0dBHL升高到25dBHL”有没有听力损伤呢?
如图所示
第二个标准“患者自述的听力正常”肯定是不靠谱的,因为,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自己的听觉系统是多么的精细、多么强大和完美。当出现耳鸣时,这个强大的、完美的小器官可能正受到侵袭……
如此看来,“听力正常为什么会有耳鸣?”的说法不正确,目前的耳鸣数据更多地指向“听力正常是假象”……
但是,问题又来了,为啥有些有听力损伤的人没有耳鸣呢?
▼
如果看完觉得不错,记得转发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文字编辑/Blue
版面编辑/Pink
下期精选听觉心理—耳鸣信号的“放大器”
助听器治疗耳鸣是伪命题
耳鸣是如何形成的?(八)
3S耳鸣工作室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ngmian.net/smyydzem/7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