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发展、生活噪音增加,精神压力大、不健康的用耳等原因,多达80%的人在某些阶段经历着耳鸣!
耳鸣
症状
很多人形容耳鸣为“像有蚊子在耳边嗡嗡乱响,也像是有人在耳边说悄悄话,但怎么都听不清、赶不走”尤其是夜深人静时,直逼得人发疯。
耳鸣为什么会让人这么痛苦呢?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有关耳鸣的那些事儿。
关于耳鸣
1
耳鸣会因人而异
多见的鸣声有30余种:马达轰鸣声、轮渡声、吹风声、流水声、铃声、滴答声、蟋蟀声、蝉鸣声、哨声、嘶嘶声、放气声、电视无台声、海潮声、汽笛声、浪涛声、吱吱声、隆隆声、咚咚声、唧唧声、呼呼声、冲冲声、雀叫声、雨雷声、树叶沙沙声、飞机轰鸣声、心跳声、轰轰声......
在临床表现上,耳鸣呈多样性,可单侧或双侧,也可为头鸣,可持续性存在也可间歇性出现,声音可以为各种各样,音调高低不等。
耳鸣使人心烦意乱、坐卧不安,严重者可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保守估计,我国现在大约有1.3亿人患有或曾感知过耳鸣。耳鸣的出现有时为持续性的,有时为间歇性的,轻时不易引起人们的重视,严重时则扰人不宁。
2
耳鸣不是小事!正常人在特别安静环境下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耳鸣,这是由于人体心跳、呼吸、血液循环、肌肉收缩、关节活动、耳部血管的搏动等所发出的声音传导到耳部,最后引起听觉反应。这是生理性的,并不需要特别的调理。某些生理性动作,如咀嚼、呼吸及吞咽等都可以产生声音,这类生理性耳鸣是不需要担心的。一般身体相关病变是造成耳鸣的主要因素,其他因素只是诱因或是加重因素。造成耳鸣病变主要有二类:
1.听觉系统疾病
(1)外耳外耳道耵聍栓塞、肿物或异物。(2)中耳各种中耳炎、耳硬化症。
(3)内耳梅尼埃病、突发性聋、外伤、噪声性聋、老年性聋等。
2.全身性疾病(1)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低血压等。
(2)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精神紧张、抑郁等。(3)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糖尿病等。
(4)其他:神经退行性变(如脱髓鞘性疾病)、炎症(病毒感染)、外伤、药物中毒、颈椎病、颞颌关节性疾病或咬合不良等。
注意:耳鸣是听力障碍的早期症状。老年性耳聋会伴随着耳鸣一同发生。老年性耳聋主要是因为听觉系统衰老而引发的听觉功能障碍。对于老年性耳聋的出现,也切记掉以轻心,不要因为年龄大了就忽视。其实只要老年性耳聋及早及时地进行针对性调理,就可以逐步提升听觉功能,以保持现有的言语交往能力,并防止言语分辨功能继续衰退。
3
容易导致耳鸣的原因
饮酒、抽烟容易加重耳鸣。吸烟的影响更为严重,长期吸烟会导致血氧下降,而内耳毛细胞又是一种对氧极其敏感的细胞,缺氧会对毛细胞造成损害,因此吸烟也会加剧耳鸣。
药物原因。如果患有耳鸣,在诊断其他疾病时,一定要告诉医生,因为有些药物会使你的的耳鸣症状加剧。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或者一到两天内频繁服用都会造成耳鸣。
环境噪声。部分洗衣机、吹风机、油烟机等家电在高速运转时,噪音可以达到70甚至80分贝以上。健身场所的噪声污染也不容忽视,动感单车、舞蹈课的音乐震耳欲聋,如果天天在这样的环境下待上1个多小时,听力肯定会下降。
耳机使用。青少年都喜欢听手机音乐、戴耳机看视频、玩游戏机,这些电子产品使用不当,可能成为青少年发生听力障碍的诱因。
4
耳鸣需要尽早诊断
耳鸣要做到早检查早调理,初期3~6个月是调理的重要时期。
出现耳鸣症状时,应该予以重视注意,及时查找原因,以便控制耳鸣的发展和防止疾病对人体的危害。
5
预防耳鸣的方法
停止强噪音,或佩戴护耳工具。用耳机听音乐时,应每隔半小时左右让耳朵休息一下,音量最好不超过80分贝。
重视两耳卫生,切忌经常挖耳朵,感冒时不要用力擤鼻涕;要重视调理中耳炎、各种鼓膜穿孔以及鼻窦炎等疾病。
要避免使用某些能导致听力障碍的药物。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清淡饮食,戒烟戒酒。避免血压升高。少吃盐,盐有时也会导致耳鸣。忌食咖啡因、烟草和上瘾物品,这些都会引起耳鸣。
加强锻炼身体,如果是血液循环不良造成的耳鸣,可以通过锻炼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其次要确保休息和充足的睡眠。个人情绪应保持乐观稳定,防止遇事情绪突然暴怒引起突发性耳聋。
最为重要的是对于耳鸣的调理一定要注意血管+神经双向双效的调理。耳鸣的出现,往往是因为内耳循环不通畅或者听神经细胞受损引起的,而且人体血液循环系统和神经传导系统之间都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所以要想解决耳鸣不但要解决听觉系统功能的异常紊乱,还要解决因为血管问题引起的诸多身体疾病而导致的耳鸣。也即耳鸣问题要从神经病变和血管问题两方面双效作用,耳鸣才能消除且不再发作。
提醒
如果你已经尝试过很多方法,耳鸣依然时轻时重,反反复复?那么很有可能是你的方法没有找对,请思考一下你的耳鸣是从血管+神经来双向调理的吗?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ngmian.net/smyydzem/3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