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一段时间劳累过后,某天忽然就耳鸣了,相信不少人有这样的经历。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也有毫无征兆的就开始耳鸣的情况。出现耳鸣的症状后,有人在短暂的耳鸣结束后就无视掉这一状况的,也有人短时间一两天内多次耳鸣而不知所措的。
低音耳鸣的音量一般在5~15dB左右(相当于1m外一根别针从1cm的高度掉落下来的声音),很容易被外界噪声影响,所以大部分人会觉得,白天没啥事儿,一到夜深人静之时,耳鸣会显得特别聒噪。
耳鸣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出现耳鸣的状况时该如何应对呢?
下面由合一养生的冉冉老师,为大家详细介绍耳鸣的病理病因及治疗方法?
什么是耳鸣?
耳鸣,是在无外界声音刺激时,患者却主观听到持续性声响的现象。它可发生于单侧,也可发生于双侧,它是听觉感受器或听觉传导径路的病理性刺激、为听觉机能紊乱所致。耳鸣一般分为高音调和低音调,嗡嗡声属于是低音调,蝉鸣声、流水声、尖叫声属于高音调。一般而言,高音调耳鸣提示听觉感受器病变,低音调提示听觉传导径路的病变。有时患者自觉鸣声来自头颅内部,称为“颅鸣”或“脑鸣”,它的发病机制与耳鸣是一样的。它可以是多种疾病的伴随症状,受疲劳、月经、变态反应以及头部微循环改变等因素影响而变化。
清·许克昌、毕法合撰的《外科证治全书》中云:
“耳鸣者,耳中有声,或若蝉鸣,或若钟鸣,或若火熇熇然(大火燃烧),或若流水声,或若簸米声(播扬米壳去粗糠),或睡着如打战鼓,如风入耳。”
中医学认为,耳鸣多为内外因素导致。内因多由恼怒、惊恐、抑郁等,导致肝胆风火上逆,使少阳经气闭阻;或因平素嗜食肥甘厚味、寒凉食物,日久损伤脾胃功能,导致痰湿内生,痰湿日久化热,阻滞经脉,气血不能上承濡养耳窍;或因脾胃功能受损,气血生化不足,气血亏虚;或因肝肾亏虚,精气不能上濡于耳窍;外因多由受风侵袭,壅遏耳窍,亦可因突然暴响镇伤耳窍而引起。
肾开窍于耳,耳鸣多与肾精亏虚有关,所以治耳鸣多从肾入手。耳鸣实少虚多,且以肾虚最为多见,但是时代在变,人们的生活状态方式也在巨变,表现为现代人与过去相比用体力的少、流汗少,运动少,吃的足又好。所以,过去人的耳鸣多与“虚”有关,而现代人的耳鸣多与“瘀”有关。
现代医学的认识
生理性耳鸣
身体内部血管搏动、血液流动、肌肉收缩、关节活动、呼吸运动这些都会有一些微弱的声音的,离我们耳朵最近的,就会感觉到声音的。
平时由于外界有较强的声音,把这种微弱的声音掩盖了,而没有感觉出来。但如果走进隔声室或在安静的深夜,有时就会感觉到耳内有微弱的响声,这就是生理性耳鸣。
传导性耳鸣
听觉系统的传导部分发生障碍,如外耳道肿胀、堵塞、鼓膜穿孔、内陷、中耳炎症、粘连、硬化等。传音障碍降低了听取外界声音的能力,减弱了其掩盖体内所发生声音的作用,使之能感觉出来,而成为耳鸣。再有,通过骨导传入耳内的声音,由于传导障碍,向外逸散渠道受阻,而提高了耳内声音的感觉,成为一种以低频为主的,象刮风似的呼呼响声。用一只手捂住耳朵,就感到耳内轰轰的响声,这就是典型的传导性耳鸣。
神经性耳鸣
听觉系统的感音神经部分发生障碍。当内耳听觉感受器有病,如药物中毒、噪声外伤、美尼尔氏病等;听神经和听觉中枢遭受外伤或发生炎症、中毒、缺血、肿瘤等;以及颅内各种病变影响到听神经或听觉中枢时,都会出现耳鸣。这种耳鸣多为高频性蝉鸣或刺耳的尖声。
有些全身性疾病也可以引起耳鸣,如高血压、低血压、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等而影响供血、某些疾病的毒素的影响、精神紧张、焦虑等引起的内分泌失调等。在生活方面、休息不好,失眠后也会有耳鸣出现。
耳鸣与失眠有何关系
为何耳鸣患者会失眠?
部分慢性耳鸣有两大明确组成成分:声音和苦恼。实际上,最新的声诱发fMRI研究(FrontAgingNeurosci.;9[31]:1)显示,耳鸣患者的杏仁核响应强度较非耳鸣患者的响应强度更低;当听到带有感情色彩声音时,耳鸣患者的杏仁核激活范围更广。
这说明,耳鸣患者对自身耳鸣已有一定的情绪管控,但对各种声音较非耳鸣患者更敏感。因此,失眠症是耳鸣患者的常见抱怨之一。
耳鸣患者的失眠表现
国际睡眠障碍分类(ICD-3)对“慢性失眠症”的诊断标准为:睡眠受影响长达三个月,每礼拜出现三次及以上失眠,日常工作和生活已受影响。伴有失眠症的耳鸣患者往往具有以下特点:难以入睡、凌晨已醒、晨起疲劳、长期疲劳等(JNeurolNeurosurgPsychiatry.)。
当患者既有耳鸣又有失眠时,耳鸣和失眠的心理模型是相似的,患者表现有对耳鸣或失眠的担忧,甚至会出现一系列灾难性想法,如“我的人生还有何意义”、“我还不如死了算了”、“今晚我能睡着么”、“这个声音是不是要缠我一辈子”等。
一些伴有失眠症的耳鸣患者,只要一躺在床上可能就会出现消极想法,不是担心睡不着,就是感觉自己的耳鸣在加重。
有些耳鸣患者甚至出现逃避行为,比如远离声音,而这样的行为只会进一步强化消极思想及负面认知。
引起耳鸣的其他因素?
1、颈部疾患
颈部肿痛或患有其它颈部疾病,压迫了颈动脉时,可引起受压的一侧耳鸣。这种耳鸣的特点是持续性,低音调,耳鸣的程度可随体位的变化而变化。
2、耳部疾病
当耳内异物、炎症肿胀发生阻塞、耳膜充血、内响、穿孔、中耳积液或感染、耳硬化等症,均可发生传导性耳鸣。这种耳鸣的特征是单侧性,即耳鸣发生于病变的一侧,且音调较低,有节律性,如“隆隆声”,“轰轰声”。
3、神经衰弱
耳鸣还与社会环境、心理因素明显有关。当人的情绪忧郁、焦虑不安时,也可出现耳鸣。有神经衰弱的人常出现耳鸣,这种耳鸣音调高低不定,多为双侧性,并伴有头痛、头昏、失眠、多梦等症状。
4、噪声损伤
短暂的强噪声或长期反复的噪声(如职业噪声,摇滚乐等。强音量立体声耳机等)均可导致听力下降并伴耳鸣和眩晕,严重者还可出现幻听及神经衰弱。
耳鸣的原因通常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耳源性原因,主要是中耳炎、外耳道炎等耳部的疾病,可以引起耳鸣的出现。二是非耳源性疾病,主要是心血管疾病等全身性的疾病,引起耳部的供血导致这样的耳鸣出现。
经络调理如何治疗耳鸣呢?耳鸣的经络治疗自古早有记载。在《灵枢·经脉第十》:“小肠手太阳之脉……却入耳中;三焦手少阳之脉……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胆足少阳之脉……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手阳明之别,名曰偏历……其别者,入耳合于宗脉”,明确记载了小肠经、三焦经及胆经的经脉循行与耳窍有直接的关系,大肠经通过络脉循行与有密切关系,为经络治疗耳鸣提供理论依据;而在《灵枢·厥病》:“耳鸣,取耳前动脉。”,《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有耳鸣者,取耳中动脉,即耳门穴,系手少阳三焦经。”,《灵枢·厥病》:“耳聋无闻,取耳中。”,《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有耳聋无闻者,当取耳中听宫穴以刺之,系手太阳小肠经”,《灵枢·刺节其邪》:“耳无所闻……刺其听宫”,则明确提出治疗耳鸣耳聋可取用的穴位。
在临床中,经络梳理如何治疗耳鸣呢?经络治疗耳鸣的临床中,辨病与辨经相结合,首先,辨证疾病的虚实,如急性发作、耳鸣声大、伴有烦躁、口干苦、大便干结、痰多难咯等症状,则为实证;反之,起病缓慢、耳鸣声低、伴有腰膝酸软、倦怠乏力、面色萎黄、便溏等症状,则为虚证。其次,辨证病变经脉,如伴有咽喉干痛、目黄、颈项肩背及手臂后外侧疼痛则为小肠经病变;如伴有汗多、反应迟钝、咽喉肿痛、耳后疼痛、上肢外侧、无名指及小指麻木疼痛则为三焦经病变;如伴有口干苦、善叹息、胁肋疼痛、外踝关节及足次指小指麻木疼痛为胆经病变。此外,还比较双侧耳前脉、寸口脉的强弱大小,结合经脉触诊,辨证判断经脉左右、上下的虚实,根据“补虚泻实”原则,进行相应补泻,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自我按摩手法1.点按耳周穴位仰卧,按摩者用拇指点按翳风、耳门、听宫、听会穴,每穴各1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宜。
2.揉耳轮仰卧,按摩者用拇、食指相对自上而下揉耳轮5~10遍,以发热为宜;然后用拇、食指提拉耳垂10~20次。
3.鸣天鼓正坐,按摩者用双手手掌紧压耳背,使耳郭折向前方,盖住耳道,用食指或中指用力敲打后枕部,要求受术者能听到明显的响声,反复操作10~20遍。
4.压放耳郭正坐,按摩者用双手掌压住耳郭,不折耳郭,然后突然抬起,这时耳中有放炮样声响,如此反复操作5~10遍。
5.点揉风池穴正坐,按摩者用一手拇指和食指同时点揉双侧风池穴,时间1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度。
点评:
此病手法要以耳周按摩为主,对于发病初期的患者效果较好;而对发病时间较长,伴随听力下降的患者,疗程较长。配合治疗效果更佳!
辩证分型1.肝胆火旺型表现:口干面赤,烦躁喜怒。
手法:在以上按摩手法的基础上,点揉肝俞、胆俞、中渚、太冲穴,每穴各1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度。
2.痰热郁结型
表现:胸闷痰多,口渴喜饮。
手法:在以上按摩手法的基础上,点揉丰隆、劳宫穴,每穴各1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度。
3.肾精亏虚型
表现:头晕目眩,腰膝酸软。
手法:在以上按摩手法的基础上,点揉肾俞、太溪穴,每穴各1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度;然后用手掌横擦腰骶八髎穴,以有温热感为度。
4.脾胃虚弱型
表现:疲乏无力,食少便溏。
手法:在以上按摩手法的基础上,点揉脾俞、足三里穴,每穴各1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度。
宇宙万物都会振动,而每一个振动体都能传达或影响信息,这就是能量的定义。
所有的治疗都源自振荡,而这就是频率的基础。频率指的是某个物件在振动时的周期速度,通常以赫兹为单位,也就是每秒的周期性振动次数。
往期精彩文章:
从肝、肺解析前列腺问题,男女都要看哦!
穴位的秘密:会阴穴的故事
腰椎管狭窄病理及治疗解析静脉曲张病理及治疗解析
“医”字的解读
痰湿是怎么回事?
湿气及祛湿方法浅释!
经络养生之脐疗(一)
经络生物能量平衡疗法解析
合一养生高级理疗师冉冉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ngmian.net/smyydzem/2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