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并不是你耳朵的问题,也不是你神经的问题,它只是呈现出的一个症状。它只是在向你表明,你的身体内部存在一些问题,如果我们能够解决身体内部的问题,耳鸣自然就会改善!中医把脾胃称为中焦,这也就是说脾胃是孕育我们的土地,只有土地肥沃了,强健了,生长在上面的花草才能繁茂。如果长时间水湿的积聚也会变成痰湿,而痰久积又会化热,热气将剩余的痰湿慢慢蒸腾在体内,脾气一旦虚了,气的升降就会受影响。我们说头为清阳之府,需要清气的滋养,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浊气蒙蔽耳窍,继而表现出耳鸣的症状。比如上个月来找我的李大姐,今年50多岁,耳鸣已经有3年多的历史。她来到我面前的时候就对我说,她自己之前试过甲钴胺、维生素,甚至输液,都没有效果,她几乎要放弃了,直到有人推荐我来为她诊治。刻诊,见患者脉濡数,苔黄腻,面色不佳。细问得知,患者平时没精神,浑身倦怠乏力,胸闷,胃胀,食欲不好,总是口渴,嘴里黏黏的。大便总是不成形,小便黄。这个患者其实就是典型的湿热,湿热阻滞,脾胃运化失常,气血生化不足,清阳之气不充,无法濡养头面官窍,因此就会出现耳鸣的症状。
根据她的这些症状,我给她开了如下的方剂::石菖蒲、白术、泽泻、茯苓、瓜蒌、黄芩、枳壳等:石菖蒲主攻通耳窍,白术助脾气上升、补脾,泽泻利水湿以降浊阴,茯苓、瓜蒌利湿除痰、降逆止呕,黄芩清热燥湿,枳壳行气除湿。李大姐服药月余,耳鸣、头晕和嘴巴里黏糊糊的感觉,就都减轻了。上周复诊的时候,我根据她的改善,又重新调理了方子。但是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一人一方,每个人的舌质脉象不一样,具体的用药情况也不同,大家切不可自行用药,以免证药不符,反而加重病情!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ngmian.net/smyydzem/13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