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墨》曰:肾气充盛则耳聪,肾气虚败则耳聋,肾气不足则耳鸣,肾气结热则耳聋。经谓耳为肾窍,肾虚耳聋宜灸肾俞,耳鸣宜灸风池。初患者先灸百会为是。
耳鸣(耳聋)是指病人自觉耳内鸣响,如闻蝉声,或如潮声。耳聋是指不同程度的听觉减退,甚至消失。耳鸣可伴有耳聋,耳聋亦可由耳鸣发展而来。二者临床表现和伴发症状虽有不同,但在病因病机上却有许多相似之处,均与肾有密切的关系。
《耳鸣歌》
两耳啥啥听力降,肝火肾虚两堵墙;
太冲行间和听会,三穴联扑肝火旺。
若因肾虚耳鸣响,太溪耳门威力强
坚持艾灸六七天,肾气充盈消症状。
中医认为,耳鸣多因血气不足,宗脉则虚,风邪乘虚,随脉入耳,与气相博,故为耳鸣。肾开窍于耳,心亦寄窍于耳。心主血脉,心气不足,则气血运行受阻,气滞则血行迟缓,耳脉经气失充;或气血淤滞,耳脉闭塞,经气无以充养耳窍所致;或因肝胆风火上逆,以致少阳经气闭阻;或因震体;或因肾精亏虚,髓海不足;或由其他疾病所引起。
艾关取穴:
翳风穴、听宫、听会、耳门、肾俞、太溪、命门,
艾灸时间:
艾灸一周休息1天;每天1次,每次每个穴位艾灸30分钟。
注意:
1,艾灸耳朵后,因为烟熏后会黑,千万不要马上用湿毛巾擦干
净,等2-3个小时候再擦干净
2,耳鸣一般治疗时间较长,在治疗时要有恒心,不要轻易放弃。。
3,注意调节情绪,避免过度忧郁;劳逸结合,锻炼身体。
4,晚上艾草泡脚,水温以不超过50*为好,以身体微微出汗就好。然
后按摩足部穴位(涌泉穴、太溪穴、太冲穴)
口苦咽干配:外关、行间
胁痛配:阳陵泉、支沟穴
年11月7号(农历10月初8),立冬。
立冬、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是24节气中最重要的4个节气之一。如果加上“冬至、夏至”就是最重要的6个节气。
中医养生的核心:顺天时!
要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季节的变化。
冬藏,藏什么?
当然是收藏“阳气”--“五脏的阳气”!
因此,立冬拉开了“阳气潜藏”的戏幕。
冬季肾不藏水,春无生计!
也就是说:我们冬季没做好收藏之道,必伤肾!根基一动,春季百病都跑出来了。
是不是亏半年?
立冬之后,我们不仅要“藏阳”,还要“养阳”,以应对极寒的天气。
立冬如何艾灸养阳?
1.《黄帝内经》上说:“冬月肾水味咸,恐水克火,故宜养心。”
中医五行说认为:咸味对应肾,苦味对应心脏;冬季本来肾经就旺盛,“肾水克心火”,因此多吃点苦味食物,以助心阳不足。
2.熟话说“风从项后入,寒从脚底生”可以用一条干燥柔和的毛巾,放在脖子上搓揉,让脖子发热,这样可以加固脖颈后面的“风府穴、风池穴及大椎下面的风门穴”,可以灸灸大椎穴、肺俞穴、合谷穴预防上呼吸道的问题。
3.温养脾胃最好的方法是艾灸中脘穴、肚脐、足三里。
立冬之后,早睡晚起,防寒保暖也是养阳的一种方式。
立冬艾灸取穴:
大椎穴、肾俞穴、京门穴、肚脐、关元穴、涌泉穴
大椎:疏解颈项风寒
肾俞:温经养肾
京门:强肾益精
涌泉:安神、散下焦寒凉
神阙:温养肠道、安中
关元:强心散寒、化下焦瘀血、提升阳气
西安《健颐豐》健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是一家中医艾灸疗法调理养生机构。公司有着雄厚的资深研发团队,所有产品及用具均由公司自主研发,主要针对因长期工作生活压力大而引起的亚健康人群:腰腿疼痛,肩周炎,颈椎病,骨质增生,阳气虚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