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耳鸣病因 >> 什么原因导致耳鸣 >> 正文 >> 正文

书生误入壁画仙境,经历奇幻历险故事原

来源:耳鸣病因 时间:2024/6/24
#读书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当人的欲望能被无限满足时,便会自然恐惧失去。幻由心生,沉浸其中,失去现实所追求,或者勘破幻境,清醒地看清脚下之路,是你我世人必须做出的抉择。

——蒹葭说《画壁》

江西有个叫孟龙潭的男子和一位姓朱的孝廉结伴到都中游玩。偶然间,走到了一个寺院,寺院里的庙宇禅舍,都不算宽敞,里面的光线也不算太明亮。寺院里没有什么人,只有一个老行脚僧在里面暂住,看到他们两个进来,立刻整理好穿着出门迎接,带他们一起在寺院各处随意游览。逛到其中的一间庙宇,只见里面放着南朝僧人保志的塑像,两边的墙上的画十分精妙,人物栩栩如生。东边墙上画着散花天女,其中有一个十五六岁未曾束发的少女,手中拿着鲜花微笑,朱唇欲动,眼波流淌,十分动人。

朱孝廉盯着看了许久,不由自主地神魂颠倒意识模糊了,站在那幅画前恍然凝神细思。忽然,他感觉自己身体轻飘飘地,像是腾云驾雾般,突然之间就飘到了墙壁上。看见面前有着重重殿宇,已经不是现实的人间了。只见一个老僧人正坐在法座上讲授佛法,周边围观听讲的和尚很多,朱孝廉也站在其间。过了一会儿,觉得好像有人在偷偷拉他的衣服,回头一看,竟然就是刚才画中的那个十五六岁的少女,少女一遍笑着一遍翩然而去,朱孝廉不由自主地就跟了上去,少女绕过一处栏杆,要进入一间小屋,朱孝廉犹豫着不敢跟进去,少女回过头来看向他,摇着手中的花招他过去,于是朱孝廉便跟了进去。小屋里边寂静无人,朱孝廉情不自禁地一下子抱住少女,少女也没有十分抗拒,于是两人便有了鱼水之欢。过了一会儿少女便关上屋门出去了,出去的时候嘱咐朱孝廉不要出声,等到晚上她会回来相会。就这样过了两天。

这天,少女的女伴们察觉到了什么,一起进屋搜查,发现了朱孝廉,就笑着对少女说:"你肚子里的孩子都已经不小了,你怎么还披着头发,学处女的样子?"于是一起捧出簪子耳环给少女戴上束起头发,少女害羞的不说话。这时其中一个女伴说:"姐妹们,我们不要在这里待得太久,恐怕有的人会不高兴!"于是就都笑着出去了。朱孝廉看着少女,只见她梳起来的头发玲珑有致,使她看起来比披头发的时候更增加了几分艳丽。朱孝廉十分心动,看了看四下里没有人,于是他慢慢地便开始不老实了。房间里兰麝的香味儿,熏得人心陶醉,快乐的心情也停不下来。忽然,听到有靴子走过来的声音,还有锁链拖在地上发出的金属声。少女吓得坐了起来,和朱孝廉一起偷偷向外看,只见一位金甲使者,脸像黑漆一样,手里拿着黑锁链,刚才的女伴们围绕着他。金甲使者问:"人齐了吗?"众女回答:"齐了"。使者说:"如果发现有谁把下届凡人藏在这里,一定要一起告发她,不要包庇"。众女应道:"没有"。金甲使者回过身面对房间,像猛禽般机警地四处查看,似乎要准备搜查这个房间。少女十分害怕,吓得面如死灰,慌慌张张地对朱孝廉说:"快藏到床底下,然后自己开了墙上的小门儿,跑了出去。朱孝廉趴在床下,大气都不敢出。过了一小会,果然听到有脚步声进到屋里来,然后又出去了。直到脚步声渐渐远了,朱孝廉心才稍微平静了一点儿,然而屋子外边还是有来来往往说话的人。朱孝廉不敢怠慢地一直蜷缩在床下,不知过了多久,觉得开始耳鸣,眼睛里也感觉像是冒火,整个人都十分的疲惫。只知道静静地等待少女回来,竟忘记了自己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了。

话说与朱孝廉一同出游的孟龙潭,站在有壁画的庙厅里,转瞬间不见朱孝廉的人影,于是很疑心地问带路的老和尚怎么回事。老和尚笑着说:"朱孝廉去听佛法去了"。孟龙潭问道:"他到哪去听了?"。老和尚回答道:"不远"。随即,老和尚用手指敲了敲墙壁说:"朱施主为什么这么久还不归来?"。旋即看到壁画里画着朱孝廉,侧着耳朵伫立,像是在听着什么似的。老和尚又大声呼唤他:"你呆的太久了,该回来了"。朱孝廉于是突然从墙壁上下来,站在原地发呆,眼睛瞪的很大,脚下也发软。孟龙潭大吃一惊,却假装很从容的样子问他怎么回事。原来朱孝廉刚刚还躲在床下时,突然听见如同雷声一般大的敲门声,于是出房门听听怎么回事,然后就回到庙厅里了。三人一起看向壁画上的那个拈花少女,发现她的头发都已经梳起来了,不再是之前披发的样子。朱孝廉大吃一惊,拜问老和尚是怎么回事,老和尚笑着说:"幻像都是根据人的内心而生的,老僧又怎么能解释的了"。朱孝廉莫名愤懑,却又无处排解,孟龙潭也惊骇到失了神。过了一会,两人站起来,顺着台阶回去了。

异史氏(蒲松龄自称)说:"幻象都是依据人的内心而生,这句话像是有智慧的人说的。人有不庄重的想法,便会产生释放欲望的幻象;人有释放欲望的念头,便会产生恐惧的幻象。菩萨点化人的愚昧,所有的幻象发生,都是人的心境在变。佛教大师苦口婆心,可惜人不能够闻言顿悟,真枉费大师一片苦心啊"。

蒹葭赏原文·画壁:

江西孟龙潭,与朱孝廉客都中,偶涉一兰若,殿宇禅舍,俱不甚弘敞,唯一老僧挂褡其中。见客入,肃衣出迓,导与随喜。殿中塑志公像,两壁图绘精妙,人物如生。东壁画散花天女,内一垂髫者,拈花微笑,樱唇欲动,眼波将流。

朱注目久,不觉神摇意夺,恍然凝思。身忽飘飘,如驾云雾,已到壁上。见殿阁重重,非复人世,一老僧说法座上。偏袒绕视者甚众,朱亦杂立其中。少间,似有人暗牵其裾,回顾,则垂髫儿,冁然竟去,履即从之,过曲栏,入一小舍,朱次且不敢前。女回首,摇手中花,遥遥作招状,乃趋之。舍内寂无人,遽拥之,亦不甚拒,遂与狎好。既而闭户去,嘱勿咳,夜乃复至。如此二日。

女伴共觉之,共搜得生,戏谓女曰:“腹内小郎已许大,尚发蓬蓬学处子耶?”共捧簪珥,促令上鬟。女含羞不语,一女曰:“妹妹姊姊,吾等勿久住,恐人不欢。”群笑而去。生视女,髻云高簇,鬟凤低垂,比垂髫时尤艳绝也,四顾无人,渐入猥亵。兰麝熏心,乐方未艾,忽闻吉莫靴铿铿甚厉,缧锁锵然,旋有纷嚣腾辨之声。女惊起,与朱窃窥,则见一金甲使者,黑面如漆,绾锁挈槌。众女环绕之。使者曰:“全未?”答言:“已全。”使者曰:“如有藏匿下界人,即共出首,勿贻伊戚。”又同声言:“无。”使者反身鹗顾,似将搜匿。女大惧,面如死灰,张皇谓朱曰:“可急匿榻下。”乃启壁上小扉,猝遁去。朱伏,不敢少息。俄闻靴声至房内,复出。未几,烦喧渐远,心稍安,然户外辄有往来语论者。朱跼蹐既久,觉耳际蝉鸣,目中火出,景状殆不可忍,惟静听以待女归,竟不复忆身之何自来也。

时孟龙潭在殿中,转瞬不见朱,疑以问僧。僧笑曰:“往听说法去矣。”问:“何处?”曰:“不远。”少时,以指弹壁而呼曰:“朱檀越,何久游不归?”旋见壁间画有朱像,倾耳伫立,若有听察。僧又呼曰:“游侣久待矣。”遂飘忽自壁而下,灰心木立,目瞪足耎。孟大骇,从容问之,盖方伏榻下,闻叩声如雷,故出房窥听也。共视拈花人,螺髻翘然,不复垂髫矣。朱惊拜老僧,而问其故。僧笑曰:“幻由人生,贫道何能解。”朱气结而不扬,孟心骇而无主,即起,历阶而出。

异史氏曰:“幻由人生,此言类有道者。人有淫心,是生亵境;人有亵心,是生怖境。菩萨点化愚蒙,千幻并作,皆人心所自动耳。老婆心切,惜不闻其言下大悟,披发入山也。”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ngmian.net/smyydzem/124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