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即耳中鸣响,是听觉器官对声音的幻觉,中医称“聊秋”。患者自觉耳内有各种声响,如风吹、雷鸣、铃声等,即俗话所说的“耳朵里叫唤”。这些声响可单独出现,或多种并存,或随时间变化。
耳鸣虽然说起来不是什么大病,但是它对人体的危害不容忽视。首先,耳鸣能够影响人的听力。古人认为,鸣者,聋之渐,也就是俗语所讲“久鸣必聋”,在多数情况下,耳鸣会产生渐进性听力下降,高频听力尤甚。其次,耳鸣会影响人的精神生活。一旦患有耳鸣,可使患者出现一系列精神和心理障碍,如失眠、健忘、性格改变、忧虑症、抑郁症等。严重耳鸣者还会促使患者心态失衡、内分泌失调、免疫力低下,易诱发其他疾病。
那么耳鸣如何有效预防呢?中医认为耳鸣因情志失调、肝肾失疏泄、气血郁闭、耳聪失用,或因营血暗耗、脏腑精华不能上升、耳聪失养等所致。
按中医传统理论,从饮食、情志、起居等方面加以注意仍是十分必要。
调畅情志:对肝气郁结而致耳鸣者尤要注意精神调理,使其心情舒畅。
注意饮食:对痰火郁结者,要注意减少肥甘饮食,以防积滞成痰,加重病情。脾虚病人尤要注意饮食调理。
劳逸结合:对肾虚耳鸣耳聋者,尤要注意养息及减少房劳。
热水洗脚:因耳鸣多于夜间更甚,令人心烦,妨碍睡眠,故睡前用热水洗脚,有引火归元作用,可减轻耳鸣症状。
避免刺激性饮料:睡前忌饮浓茶、咖啡、可可、酒等刺激性饮料。
防治耳鸣,当每天坚持自我按摩,以促进耳部血液循环、刺激听神经,对预防耳鸣,或减轻症状、缓解病情都很有好处。
一:分搓耳前
将双手分别放在两耳根部,食指和中指分开置于耳朵前后,中指在耳前,食指在耳后。然后从耳垂开始,夹持耳朵向上推动,注意有一定的力度,并且紧贴耳廓,直到耳尖。这样来回分搓,每天50次。
由于在人体耳廓前后尤其是耳前,有耳门、听宫、听会等重要穴位,这样的分搓,可以疏通经脉的经气,达到清耳窍的目的。
二:点揉翳风穴
翳风穴位于耳垂后方的凹陷处。
按摩时,可以将双手置于头部。拇指指尖按在翳风穴,其他四指分散地放在耳朵上方,起一个稳定作用。然后拇指用力对凹陷进行点按,直到能感觉出酸胀感。
每天可以点按数次,也可以点揉3分钟,对于明目、清窍都有很好的效果。
三:鸣天鼓
鸣天鼓是中医推拿的特色手法,原为《陆地仙经》中的一种养生功法。
具体操作是:首先将两手掌用力相搓,使掌心产生一定的热量,然后用两手掌分别按于两耳,掌心对准耳道,手指贴于后枕部。同时手指并拢贴于头顶或枕部,食指叠在中指上,然后食指着力用中指点弹枕部或头顶部,以听到鼓鸣音为好。每次弹20~40下,弹毕做深呼吸5次。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ngmian.net/smyydzem/10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