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业拖拉是冲突导火索
许惠明回忆,几天前的上午,一对神色紧张的年轻夫妇带着一个小男孩进入诊室,说小孩耳朵受伤了,起先,许惠明以为是摔伤或者车祸伤什么的,但小男孩无外表创伤的痕迹,于是就让家长尽可能地详细讲述病史。原来,小男孩今年10岁,前一晚做作业时,家长对他磨磨蹭蹭的状态很不满意。父亲先是喊了他几次,儿子嘴里应着,但没过一会儿就故态复萌,很是懒散,父亲见状火气一下上来,一耳光甩过去。“本想吓唬吓唬他,手甩过去,没想到,儿子头正巧突然一下晃向左侧,加重了撞击力。”啪地一声,孩子一脸惊吓,说瞬间左耳轰鸣。第二天上午,尽管孩子没什么特别不适,家长还是放心不下,医院。通过电耳镜和耳内镜等检查,许惠明发现男孩被扇的左耳鼓膜呈不规则穿孔,约0.2X0.4公分大小,幸好没有出血,听力检测也仅提示轻度传导性耳聋,初步诊断为左耳外伤性鼓膜穿孔伴轻度听力减退。检测诊断“像撞击、耳光等会使外界气压迅速变化,造成外耳道气压增大,耳内压力与外耳道相比会形成负压,导致鼓膜破裂。”许惠明解释说。他建议男孩先观察一个月,一个月内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和耳道进水,避免剧烈运动,若1个月甚至2~3个月后,鼓膜穿孔仍不能愈合,就只能进行手术修复鼓膜。无独有偶,近日,许惠明还接诊了一位鼓膜穿孔的小男孩,从家长言语中得知,孩子受伤也与做作业表现不好家长发脾气有关。许惠民为耳病小患者捡查别小看打在孩子脸上的一耳光
许惠明介绍,鼓膜是外耳道底部的一层薄膜,厚度只有0.1毫米,也是人体听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耳光,可能使得空气压力急剧改变,像一个活塞一样直接塞进去,薄薄的鼓膜就破了。外伤性鼓膜穿孔的表现主要是剧烈疼痛、听力下降、耳鸣;炎性鼓膜穿孔的表现主要是反复流脓、听力下降、耳鸣。鼓膜穿孔不仅会影响听力,对于大脑也有较大的影响,还会产生眩晕、呕吐等并发症,一旦发现需及时治疗,一般情况下都是可以治愈的。相比于鼓膜穿孔,另一种情况则更严重——耳朵震荡伤,这是一种神经性的损伤。“听觉细胞在内耳中,数量是有限的,如果外力造成听觉细胞减少,情况是不可逆的。”许惠明说,如果耳光引起了内耳震荡伤,患者会出现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由于神经损伤不可逆,因此内耳震荡伤比鼓膜穿孔更麻烦。“这种情况就一点都不能拖,医院。”再严重一点,颅底骨折、出血,可能会有生命危险。“这和打的力度和角度有关。”许惠明说,有的人认为自己下手并不重,但可能因为角度关系,造成的后果比较严重。“绝大多数孩子随着病愈也就过去了,但有的人即使成年了,还会对小时候某次‘不幸’难以忘却,耿耿于怀。”许惠明表示,现在学期过半,很快将进入期末复习迎考阶段,希望患儿能早日鼓膜愈合,恢复正常的听力水平,不影响后阶段的学习和期末考试;同时也希望家长们能引以为戒,管理好自己情绪,孩子学习可循序渐进,更重要的还是孩子的身心发育和健康成长。通过肢体惩罚来“教育”孩子
孩子的性格可能出现偏差
事实上,父母怒气上头给孩子一巴掌的现象并不少见。除了显而易见的身体上的伤痛,父母“赏耳光”的行为会不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呢?
答案是肯定的。
“任何暴力行为都会对孩子造成心理伤害。”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徐方忠表示,对幼儿来说,打他会让他产生不安全感,他会觉得“爸爸妈妈是不是不要我了?”从而产生一种心理挫折感。
经常通过肢体惩罚来“教育”孩子,孩子的性格可能出现偏差。
第一种情况,逆来顺受,孩子被教训怕了,往往在家长面前装乖;
第二种,缺乏自信,产生自我怀疑,从而没有安全感,性格内向,影响人际关系;
第三种,在暴力环境中长大,慢慢也变得暴力。一旦他长大了,压抑住的怒火会找出口发泄,可能会反抗父母,甚至打骂父母,或者和不良青少年群体交往,越走越歪。
“肢体惩罚这种教育方式显然是有问题的。”徐方忠说,惩罚只能短暂抑制不良行为,而不能培养良好行为,“因此,教育还是应该以鼓励为主。”
孩子做作业注意力不集中
拖拉怎么办?
作业能拖就拖,一会儿要上厕所、一会儿要喝水,还有各种小动作……对于孩子做作业注意力不集中、拖拉,这个令不少家长头疼的问题,医院精神卫生科主任苏衡进行疏理分析,认为原因大致有这些:
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觉得应该先玩够了再来学习,不会自主地安排时间,经常玩手机、看电视等。也有的孩子是对学习的要求过高,比如要求每个字都要漂亮,每道题目做完后都要检查很多遍;
对学习的认知出现了偏差:“学习是父母的事情,和我没有关系”,“学习是痛苦的事情,学习是枯燥乏味的”等等;
有情绪上变化:在学校里受到老师的批评,被同学欺负,或家庭关系不和谐、碰到了其他的比较重大的生活事件的刺激等;
此外还有心理疾病,抑郁症、焦虑症、注意缺陷综合征等
苏衡表示,作为家长,应根据不同的原因进行相应的处置。
他建议,父母要在孩子面前做一个好的榜样,比如孩子做作业的时候,父母也最好不要看手机、玩游戏。在平时就要培养孩子的习惯,“做完作业才能做别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安排自己的学习先后顺序,不要对孩子规定得太死,要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学习。在孩子学习的时候不要贸然打断孩子,如有时题目做错了,要等到孩子做完一项作业后或者全部作业后,再统一进行订正,而不是中途打断孩子马上订正,这样孩子学习进程被终止,且也会产生负面情绪,又影响了下面的学习。“父母要和孩子经常沟通。”苏衡说,在孩子主动和父母交谈时,父母要做一个好的倾听者,不要随便批评、指正他的想法。即使有些思想比较幼稚或者不好,也要在他说完之后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沟通。如果孩子不愿意说,父母可以自己先说,或者从他感兴趣的话题开始说起。不要只问成绩,而是要转载请注明:http://www.gangmian.net/smyydzem/10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