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9,我终于离开了两年半的狗厂职场生活。辞职之前我去做了核磁共振,颈椎有些变直,不过问题不大,现在已经恢复地差不多了,只剩下耳鸣的问题。当时脊柱科医生让我去看耳鼻喉科,然后耳科医生说,耳鸣治不好,建议查下脑神经,可能是不想承认自己有“神经病”,我就放弃治疗了。
这一年来,从睁眼起床开始,大脑就开始solo,嘤嘤嘤、嗡嗡嗡、突突突……各种音调有节奏地响着,通常夜晚会更严重,耳鸣时间会持续近一小时,稍作停顿再继续。包括画这张漫画和写这些字的过程,它都在想方设法吸引我的注意力。
真实的颅内bgm比这些感受要丰富很多,手残也只能画成这样了。
买了iPad以后,生产工具的效率倒是提上来了,但生产力还在原地踏步,我的画技还是很滑稽。
某天晚上偶然翻开枕边书,伊恩·麦克尤恩的,里面有个短篇叫《与橱中人的对话》,以一个巨婴+社恐的口吻讲他的故事,我太喜欢了反复看了三遍,喜欢到想试着画出来,类似图像小说那种感觉。
这个flag有点重,而且次序可能要排在另一个后面。4月的时候,前同事想到一个主题,“高考后遗症”,她说当时超常发挥,误以为自己是锦鲤体质,什么事都soeasy,后来发现想多了,人生根本就是hard模式。像这样的例子积累了几个以后,我们合计着把它画出来,然而这事硬是拖到了高考结束。
有这些想法时,我心里会有一个声音燃起来“我不管我要画”,另一个马上会泼冷水“你也就是想想吧”。
这大概就是我的高考后遗症了:虽然心里没把高考当回事,但在那种氛围下,也不得不被逼着努力。之后一泻千里,再也没有为任何事勉强努力过。
回想起来,从小就是三分钟热度,对人对事都没有真正喜爱过,喜欢做的事似乎成了体验本身。
我这样的水平真的没脸说“喜欢画画”,而且现在自我安慰也很有一套了,为了消灭“我画的是垃圾”的心理障碍,会这样哄自己:
“完成就是成功!画成啥样没关系!”
“大触想画回我这么笨拙的简笔画估计也不顺手,所以初始阶段也没关系。”
好在一旦画起画来,就不太容易听到耳鸣了,这可能是我跟焦虑唯一的和解方式了。
前几天开始看一本治抑郁症的书,《伯恩斯新情绪疗法》,阅后有效,想买几本推荐给朋友,下期我要写出一篇读书笔记来,立个证。
最后想拜托你一件事——我想给这个号改个名字,请凭直觉盲选帮我投个票。
(哦,还想收集下你对这件事的想法,谢谢~也可以忽略,我觉得我还能再拖延一下下)
小本本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ngmian.net/emszmzcd/7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