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耳鸣病因 >> 耳聋耳鸣的病因 >> 正文 >> 正文

全国爱耳日专题报道耳朵痛听力下降突发

来源:耳鸣病因 时间:2020-10-28

今天是第21个全国爱耳日,今年全国爱耳日的主题是:保持听力,终生受益。耳朵,是我们五官中最不起眼的,它的健康也最容易被忽视。可是,耳朵也是最脆弱的,不经意的一些习惯可能就会让它损伤。那么,究竟哪些因素会伤害耳朵?如何保护耳朵、预防听力障碍?记者采访了重庆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留美博士及博士后骆文龙教授,请他为大家详细解答了相关问题。

骆文龙教授告诉记者,前往耳鼻喉科就诊的市民朋友中,不少存在“耳朵问题”,并且大部分是因为不正确用耳、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下,从而导致耳病的发生。

门诊案例》》

长期生活在噪声环境中致听力下降

“医生,我的耳朵听不清楚,你说话大声点。”家住大渡口区的林师傅年医院耳鼻喉科就诊。近两个月来,他的耳朵好像“聋”了,几乎听不见外界的声音了。通过与林师傅的交流,接诊医生得知林师傅上班的工厂里有大量的操作设备,而这些设备持续发出很大的声响,以至于他的耳朵多年来都在承受着刺耳的声音压力。

频繁掏耳朵使鼓膜穿孔

家住渝北区的市民李先生日前出现耳朵痛、医院就医,医生通过耳内窥镜检查时发现李先生的鼓膜出现了穿孔。一询问,才知道李先生长期有自己掏耳朵的习惯,接诊医生判断,患者出现鼓膜穿孔多半是不正确掏耳朵导致。

因分泌性中耳炎引发轻度耳聋

家住江北区的王女士是一位古典音乐迷。近段时间,她觉得左耳听音乐“听不清楚”,医院就诊经过专业的听力测试,医生发现她的左耳存在轻度耳聋。在随后的高清内镜检查中,医生透过鼓膜看到鼓室内有液体存在,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

权威解析》》

听力是如何产生的?

骆文龙教授介绍,听觉是由耳、听神经和听觉中枢的共同活动来完成的,声波经过耳廓的捕捉收集之后,由耳道传入,带动鼓膜振动。听小骨将振动传导到耳蜗,在耳蜗里,声音从声波信号转化为神经电信号,通过前庭神经传送给大脑处理,最终成为了听觉。

据世界卫生组织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人口中的5%,也就是3.6亿人患有听力障碍,其中3.28亿是成人,0.32亿是儿童。我国听力障碍达到万,是听力障碍人数最多的国家。听力有问题的人,不仅日常沟通困难,还会有孤独和沮丧感。

听力障碍分5个程度

骆文龙教授告诉记者,人在一生中不同的年龄阶段,听力损失的干扰因素是不同的。婴幼儿以遗传性耳聋为主;青少年主要受到噪声性损伤;而成年人易发生突发性耳聋;老年人则易产生老年性耳聋。

“在听力产生的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听力效果,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听力损伤。”骆文龙教授谈到,人耳的听力范围通常是20~赫兹的声音。除去一些外伤等干扰因素,人的听力一般在18岁左右发育到完全成熟状态,随后开始逐渐下降,尤其在五六十岁后下降得尤其明显。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如果把耳聋的严重程度按听声音的能力范围进行分类,可分为轻度、中度、中重度、重度、极重度。其中,轻度耳聋,在声音很小或在环境比较嘈杂的情况下,听声音有点困难;中度耳聋,正常的交流就有障碍了;中重度耳聋,就需要别人用最大的声音说话才有感知;重度耳聋,就需要人贴到耳边大声喊才能感觉到有声音;极重度耳聋,基本上就没有办法感受到声音了。

骆文龙教授指出,由此可见,并非一点声音听不见才叫耳聋,像门诊案例中王女士这种情况,属于感冒后并发分泌性中耳炎引起的听力下降,也属于耳聋的一种。

10个不良习惯让耳朵很受伤

骆文龙教授表示,在我国患有听力障碍的人群中,像门诊案例中那样,因为不注意保护或不注意及时就医而造成后天失聪的占80%以上。我们需要知道,这些容易让人忽视的不良习惯很“伤耳”。

1.乘坐公共交通时戴耳机听歌在公共交通工具或者私家车里听音乐,由于音量需要调整到可以掩盖交通工具的音量,所以分贝数会比安静时高。长时间暴露在这种条件下,就容易损害听力。

2.长时间“煲电话粥”频繁接听或长时间接听电话,是损失听力的一个有害途径,还可能会引起神经性耳聋。

3.用硬物掏耳朵有人习惯自己掏耳朵,反而容易让细菌进入耳道,增加感染的可能性。经常用硬物掏耳朵,容易碰伤耳道,还可能弄坏耳膜。

4.经常处于噪声大的环境中如果人体长期处于噪音的环境中,就会让听神经长期处于极度兴奋中,造成内耳毛细胞的劳损,并引发中枢听觉系统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出现听力紊乱,进而发生耳鸣、噪声性耳聋等听力下降问题。

5.身体过度疲劳、压力过大耳朵是最敏感的器官,情绪高度紧张时,血管收缩导致缺血缺氧,发生耳聋。现在的突发性耳聋以25~40岁的年轻人居多,主要和年轻人精神压力过大、生活作息不规律等相关。

6.乘飞机时不注意做吞咽动作飞机在起飞或降落时,很多人会感到两耳发闷、疼痛,鼓膜有憋胀感,听到的声音变小、头晕等症状。这是由于飞机从高空急速下降弓

起鼓室内外压力差值过大,所造成的中耳损伤,可称耳气压伤或航空性中耳炎。

7.滥用抗生素因滥用抗生素而导致的药物性耳聋比较常见于少年儿童。一些抗生素例如常见的新霉素、庆大霉素等会很好地控制感染,但可能同时引发的副作用是损害脑神经,引起耳聋。

8.游泳前后不注意检查耳朵游泳时耳道进水、呛水引发的耳朵疾病也很多,主要有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和外耳道炎。儿童是此类疾病的高发人群。常见症状是耳朵不适、耳朵闷胀、疼痛、听力下降、流脓等。

9.用力擤鼻涕、吸鼻涕用力吸鼻涕或擤鼻涕,容易引发分泌性中耳炎或胆脂瘤型化脓性中耳炎。有的人甚至用力擤鼻涕到耳痛才罢休,鼻涕从气道跑到别的地方,直接使耳内压力改变,可能会将部分鼻涕挤入鼻窦引起鼻窦炎,也可能会使鼻涕挤入泪管引起眼结膜感染,甚至挤入咽鼓管引起中耳炎。

10.对感冒、鼻炎、咽炎不予理会鼻窦炎、鼻炎、咽炎不可小觑,它们可蔓延形成分泌性中耳炎。别的中耳炎会流脓,而分泌性中耳炎不会流脓,因此容易被忽视。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ngmian.net/elemby/8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