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方都市报、新京报
版权说明: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
北京时间12月11日消息,据台湾媒体报道,
吴克群从8月开始经营自创潮牌,
年底即将回归出新的专辑,
却惊传因为压力过大,
导致左耳突发性失聪!
吴克群从5、6月开始就常常耳鸣,
一开始没有太过在意,
直到后来去耳鼻喉科精密检查,
才发现是突发性失聪,
而且已经错过半个月黄金治疗期,
恐怕无法再恢复正常听力。
据报道,吴克群刚开始发现耳鸣时,误以为只是耳屎太多,才导致听不清楚声音,还曾经到诊所清理耳屎,当时并没有意识到严重性。后来,他开始听不到高、低频声音,听别人讲话也像“机器人的声音”,加上头痛和晕眩问题迟迟没好转,于是又去耳鼻喉科做了检查,这才发现是“突发性失聪”,然而左耳神经已经受损,听力剩下六成,恐怕难以康复。
据悉,吴克群近一年来一直非常忙碌,一边筹拍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一边为新专辑《人生超幽默》创作歌曲,一边淮备在8月开幕的潮牌副业,有一段时间经常性失眠,即使睡着了也梦到工作,只觉得“每天都很累”,疑似压力过大才导致失聪。不过,经纪公司透露,吴克群现在没有吃药,自己放松心情面对,还把这个人生意外写进歌里,就当是上天开了一个大玩笑,体悟出做事不能太钻牛角尖的道理。
划重点:
吴克群觉得“每天都很累”,
疑似因压力过大导致失聪。
而加班常态化、工作压力大,
如今正在威胁着许多年轻人的生命。
“有一个老板叫大卫,下午六点出现,眼神恰似黑背,手里端着一壶热腾腾的咖啡,嘿嘿嘿我们要不要来开个会……求你不要说出那句话,宝贝加班吧,感觉身体被掏空,我累得像只狗。”
前段时间,这首神曲《感觉身体被掏空》横空出世,
迅速刷遍朋友圈。
原因之一是歌词唱出了
当前许多上班族的心声——
过度劳累,透支健康。
相关新闻
12月10日,34岁成都小伙杨菲,离开了这个世界
工作中突发脑出血
晕倒前最后两秒紧紧踩住刹车
11月28日中午,杨菲在琴台路附近办公,事毕后,他去停车场开车。然而一进停车场,守车的大爷就发现杨菲不大对劲,走路歪歪扭扭,为了安全起见,守车大爷一路跟随。杨菲发动车子后,忽然非常痛苦,双手抱着头,守车的大爷见状,立刻上前询问,杨菲甚至没有力气搭话,在他昏倒前一秒,他紧紧地踩住了刹车,然后倒在了方向盘上……
从那一刻起,杨菲便一直没有醒来。随后赶来的急救车将其送到了中医大附院,之后家人将其医院。医生说,杨菲是高血压导致脑出血,他的脑干出血量达到了80%,再进行手术抢救,意义也不大了。
12月10日中午12点59分,年仅34岁的杨菲停止了心跳……
他是一个工作狂
加班熬夜是常态
生前,杨菲供职于一家通信工程公司,是该公司成都网络维护中心的技术骨干,“随时都在忙工作”是身边人对杨菲的印象。
“因为工作辐射面广,杨菲经常要协调大成都地区范围内的基站维护工作,哪里大停电或者出现故障,杨菲总是工作、待命在前,身上的两部手机忙不停,24小时处于开机状态。”杨菲的爸爸杨勉说,儿子加班是一种常态。妻子吴东琼也表示杨菲虽然名义上有双休,但随时都可能有工作安排,“有时候凌晨两三点,都还在谈工作上的事。”
丈夫长期忙于工作,一家人已经很难有时间相聚,记者请吴东琼找一张一家三口的合影,吴东琼在手机相册里翻看了很久很久,才勉强翻出一张。从杨菲生前发的朋友圈也不难看出,工作,是他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11月1日下午,杨菲曾发朋友圈说,“每天下班都有种要虚脱的感觉,我需要打鸡血。”
杨菲的父亲杨勉说,3岁的孙子,经常见不到爸爸,每次杨菲给儿子打电话,总听见孙子在“爸爸,我好想你。”而现在,家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告诉这个3岁的小孩,爸爸永远回不来了。
如今杨菲的父母,已是两鬓斑白,只有杨菲一个儿子,丧子之痛突然而至,让他们毫无防备。杨勉说,家中还有90岁的母亲,到现在,一家人还不敢告诉老人杨菲去世的事实,“我的母亲还在,儿子却先走了……”说到此,杨勉难掩悲痛。
杨菲和家人
他是张学友铁杆粉丝
偶像亲笔签名为他加油
妻子吴东琼说,生活中的杨菲,是一个爱好港台经典音乐的人,他还是张学友的忠实粉丝。杨菲住院后,他的病情从其他歌迷朋友处传到了香港,张学友在12月6日发来三份亲笔签名的祝福,鼓励杨菲“加油”,并祝早日康复。
然而,偶像的祝福,却依然未能挽回杨菲年轻生命。甚至,昏迷中的他,都来不及亲眼看看偶像送来的祝福。从11月28日中午发病入院到去世,杨菲坚强地熬过了13天,最终离开了这个世界。
家人决定捐献遗体
至少给4人带去生的希望
杨菲年过六旬的父母在悲痛之际,决定将其遗体捐献,希冀给更多人带去生的希望。然而,两位老人却担心杨菲的妻子不同意,当他们试探性地在其妻子面前提到捐献遗体的话题时,杨菲的妻子吴东琼却给出了这样的答案:“我同意,因为杨菲两次给我提出过想要捐献遗体的念头,我一定会帮他完成最后一个心愿。”
9日下午,吴东琼与杨菲父母一起,在器官捐献同意书上,按下了手印。
医院器官移植协调员陈婉崇说,杨菲的离开,至少能给4个人,带去生的希望。
杨菲的父亲杨勉今年65岁,他强忍着巨大悲痛,说出了一家人想要捐献儿子遗体的原因:“我的儿子工作太忙了,经常加班到深夜。年轻人因为工作压力暴毙的新闻,以前看过很多,没想到发生在了我们的身上。我们希望公司、单位的领导们,都能多关心一下年轻人的身体健康,避免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
过劳死——职场不能承受之重
“过劳”似乎已成中国职场的常态。过度加班又是导致过劳死的首要原因。有资料显示,巨大的工作压力导致我国每年“过劳死”的人数达60万人,已超越日本成为“过劳死”第一大国。
“过劳死”的威胁对象已从体力劳动者转向脑力劳动者,且呈年轻化趋势。而这已不是哪个行业独有的现象,广告、媒体、医疗以及金融等行业都没有幸免。
(央视新闻截图)
“过劳死”的新闻,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见诸媒体。
年3月,深圳36岁的IT男张斌,被发现猝死在酒店马桶上,凌晨1点,他还发了最后一封工作邮件。据悉,为赶项目,他常常加班到早上五六点,又接着上班。去世前一天,他跟妈妈说"太累了"。
年7月,江苏省某演艺集团员工王某,被单位同事发现死在了宿舍,后公安机关认定为心源性猝死。王某去世前最后一次演出工作时间长达十余小时。法院酌定该演艺集团对王某死亡造成的损失承担20%的赔偿责任。
年6月29日,天涯社区副主编金波,在北京地铁站台上突发脑溢血不幸去世。同事们都说他这几年工作太拼,长期加班熬夜,表面看似强壮,实际已积劳成疾。
年6月30日,南方医院创伤骨科主任医院宿舍逝世,年仅45岁。据同事称,金医生离世前两天,仍从清早一直工作到晚上10时许,后因身体不适在宿舍休息...
年12月6日,苏州一位年仅24岁的工程师因长时间加班猝死,再次引发人们对过度劳累透支健康的
图片来源:人民网
2、脱发,斑秃,早秃。
每次洗发都有一大堆头发脱落,这是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所致。
3、频频去洗手间。
如果你的年龄在30-40岁之间,排泄次数超过正常人,说明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开始衰退。
4、记忆力减退。
5、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做事经常后悔,易怒,烦燥,悲观。
6、注意力不集中,集中精力的能力越来越差。
7、睡觉时间越来越短,醒来也感到不解乏。
8、经常头痛,耳鸣,目眩,检查也没有结果。
然而,看似是个体原因导致的过劳死,当变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时,就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一种综合结果。比如,经济社会转型的压力增大、竞争加剧、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
事实上,许多员工常常为了养家糊口的薪水,以及息息相关的升迁、职业发展,常常选择“自愿加班”;而一旦发生“过劳死”的悲剧,我国法律上也没有对疾病发作与工作之间关联性的明确规定,导致“过劳死”处于无法律保护的尴尬境地。这种“过劳无责”又加剧了“过劳用工”的肆无忌惮。
让保护劳动者权利的法律制度硬起来
我国的《劳动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了八小时工作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年就通过了,但近十年过去,在很多单位仍是一纸空文。
“领导是劳模,员工哪能休”,“5+2”“白加黑”的是典型,主动休息休假往往被当做“偷懒”作解释。而从考核制度上说,尽管“绩效考核”已经越来越人性化,但最终痛苦或舒适,依然取决于绩效标准本身。标准不合理,所谓的弹性工作制可能更加催生变相剥削,导致非自愿的“自愿加班”。可以说,保护劳动者权利的法律制度真正硬起来,劳动者才不会无缘无故瘫下去。
今天不少市场化单位,比如外企、IT公司,工会组织阙如,内部监督没法形成;而“弹性工作制”这样白纸黑字的市场化契约,让劳动监察部门也束手无策。此外,法律对过劳死的认定也很模糊。过劳死是否是工伤?用人单位承担多少责任?一旦惩戒力度不大,教训永远不会太大。
累了,就歇一歇
应该说,累,有社会发展的大背景。目前,国家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职场竞争激烈,就业压力不小,劳动强度常常挑战人们的体力极限。“葛优躺”的流行,腰酸背痛、失眠、健忘等症状的频出,无不显示着我们可能患上了“过劳症”。
或许,在这个越来越高强度的社会,每个人心中都应该自备这样一套到点升空的桌板,给健康一个有保障的缓冲区。毕竟,死生大矣,真正能保全自己的只能是自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gangmian.net/elemby/10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