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实用土方(内科)耳聋
耳聋
蝉蜕细辛散
方1:清茶、蝉蜕各2克,细辛、荷叶各1.5克,麝香0.1克。
用法:以上各药共研细粉,用葱尖调成糊状后用药泡成一寸长细条纳耳。每日换1次,5日为1疗程。主治耳聋。备注:使用本方治疗耳聋多年,均获满意效果。
柴附川芎汤方1:柴胡、制香附各50克,川芎25克,天麻15克,防风10克,三七20克。
用法:将上药制极细末,储瓶备用。每次服8-9克,日服3次,以温开水送服。7天为1个疗
程。备注:疏肝解郁、化療通窍。主治外伤性耳聋。又ー方,即本方去天麻、防风、三七,余同上。用之临床,效果亦佳。
双花汤方1:金银花30克,野菊花、牛蒡子、天麻、钩藤、生地黄、连翘、英藜桔梗各15克,甘草10克。
用法:水服。每日1剂,日服2次。10天为1个疗程。一般用药1-3个疗程即可见效。备注:清热解毒、凉血平肝。主治中毒性耳来源,配合针治疗:取穴完骨穴,每日针刺1次,刺向同侧眼球,平补平泻,不留针,效果尤佳.
归芍葛根汤方1:葛根30克,川芎、当归、赤芍、石菖蒲各15克,三棱、术、香附、红花、郁金各10克,路路通、威灵仙、地龙各12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7天为1个疗程。一般用药2~4个疗程即可见效或痊.备注:活血化瘀、升清通窍。主治突发性聋。
核桃仁汤方1:核桃仁6或7枚。
用法:水服。每日1剂,顿服备注:益肾通窍。主治青年耳聋。
路通汤方1:路路通9枚。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或每次服3枚,用开水冲泡,代茶饮用。备注:祛风通窍。主治神经性耳聋。
骨核汤方1:补骨脂、核桃仁各12克,路路通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备注:益肾通窍。主治肾虚耳鸣、耳聋。或取百合适量。研细末,每次服6克,日服2次,用温开水送服。用治耳聋、耳痛,效佳。
复聪汤方1:黄芪5克,党参、葛根、蔓荆子各10克,白芍、黄柏、升麻各6克,炙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备注:升清降浊、益气复聪。主治气虚失聪。
方2:钩藤根30克,猪耳朵1个.
用法:取钩藤根炖猪耳朵吃,顿服。
方3:鰍鱼鸡蛋。
用法:将蛋打碎和水放鳅鱼克,盛于碗内,置锅蒸之。以上2味放锅蒸熟,饭后食之。备注:;用本方要食1-1,5千克鳅鱼,效果显著。用此方时忌食酒及辛辣热物。屡试有效来源:广西龙荫屏献经验良方
方4:巴豆1粒、斑蝥3个、冰片、麝香少许葱汁、蜂蜜适量
用法:将前4味药共研细末,加后2味药成小丸,以药用纱布包塞入耳内10~20天,即可恢复听力。备注:此方用于治疗证属因寒而闭者有效,对鼓膜穿孔者无效,使用时当请教医生。
耳鸣方1:拘杞子90克,山萸肉90克,生山药90克,猪腰克。
用法:先别去猪腰膜臊腺,洗浄,尔后用纱布包煎3味药,同猪腰一起取水煮,至猪腰熟为度。取出猪腰切成花块,炒锅内把素油烧热,爆炒猪腰,加葱、姜、蒜佐料即可。经常食用,不拘限量。备注:本方适用于肾虚性耳鸣,老年人自觉耳内发响,犹如蝉鸣,或似潮水,影响听力。用该方治疗数月耳鸣之患,即可消失。
方2:龙胆泻肝丸20粒。
用法:用水煎,每早用白开水送服,连用2天。备注:年轻人,突然发生耳鸣,听力减退,双耳发闷。服此方2天,即可见效。
银菊汤方1:金银花、菊花、薄荷(后人)、黄连、大黄各9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备注:硫风清热、导热下行。主治耳鸣(风热上扰型)。
止鸣汤方1::菊花20克,石莒蒲12克,苍耳子10克,路路通30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备注:清热祛风、通窍止鸣。主治耳鸣。或取全(去尾)适量,研细末备用,每次服3克,日服2次,以黄酒送服。用治风热耳鸣,效果亦
柴胡归通汤
方1:路路通18克,生地黄、赤为、连者克,柴胡、当归各12克,川芎、黄、牛子各9
克,防风、甘草各6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备注:清泻肝火、凉血活血、祛风止鸣。主治耳鸣(肝火上扰型)。
参地龙胆汤方1:生地黄30克,玄参8克,龙胆草黄芩、石菖蒲各15克,柴胡、子、甘草各9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备注:清肝泻火、凉血通窍。主治耳鸣所火上扰型)。
方2:响铃豆50克,生地25克,木通10克。
用法:水煎服,酌加冰糖兑药汁服,每日3次。备注:响铃豆为蝶形花科,功效补虚、降气。本方对虚实耳鸣均有效。其中生地25克,用竹刀划成条状,开水泡软后塞双耳,不要滴药汁在耳内,拿出后反复用双手捂住双耳,来回数次作吞咽状,一般均有效。本方治耳鸣,对药物性、噪声引起的耳鸣也有疗效。来源: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卫生工作者协会李玉仙献方。
方3:乌头烧灰、石菖蒲各等份。
用法:共为细末,用纱布包药塞在耳内,1日2次。备注:主治耳鸣或耳骤然闭塞不能听话。来源:四川威远县某大夫献方。
方4:苍耳子15克,猪脑子1个。用法:将以上2味同煎至大半碗,喝汤吃脑子,每日服1次。备注:此方系祖传几世秘方,临床应用疗效较好。来源:河南省准宾张连科献方。推荐:民间偏方圈
梅尼埃病方1:五味子、酸事仁、怀山药各10克,当归克,龙眼肉15克。
用法:水煎服。备注:梅尼埃病。
方2:生赭石46克,夏枯草、法半夏、车前草各18克。
用法:水煎服。备注:同上方。
方3:半夏、炒白术、天麻、茯菱、泽泻各10克,竹茹、陈皮、僵蚕、生姜各6克。
用法:呕吐频繁者加代赭石、旋覆花(包)各10克,耳鸣重者加灵磁石30克,石菖蒲、胡桃肉各6克,眩晕重者可选加龙骨、牡蛎、远志、炒枣仁,麦冬。水煎服,每日1剂,3剂为1疗程。经治2个疗程症状不减者,可选加桂枝、细辛、程麦、蔚蓄、木通等药物。备注:同上方。
方4:泽泻60克,白术30克,天麻12克,陈皮、半夏各10克。
用法:水煎服。备注:梅尼埃病湿痰证。:
方5泽泻60克,白术30克,天麻、菊花各12克,女贞子20克,枸杞子15克,川牛膝10
克。用法:水煎服。备注:梅尼埃病肝肾阴虚证。
方6:泽泻60克,白术30克,天麻、菊花、白芍各12克,珍珠母15克,丹皮10.克,龙胆草8克。
用法:水煎服。备注:梅尼埃病郁热证。
方7.仙鹤草30-50克,旋覆花10克,代赭石15~60克,茯苓15~30克,姜半夏12克,菖蒲6克,泽泻12克,生姜5片。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气虚者加黄芪、白术;血虚者加当归、鸡血藤;肝阳上亢者加天麻石决明;痰浊甚者重用半夏,加白术。同时取生理盐水毫升,甘油50毫升,枸櫞酸钠0.4克,混合摇匀,每次口服10毫升,每日3次,眩晕缓解后停服。备注:梅尼埃病。
中耳炎方1:炒黑陈皮炭3克,青橄榄(瓦上煅透)2丸枚,石榴花(瓦上焙枯)1.5克,冰片0.6克。
用法:上药(除冰片外)共研细末,再入冰片同研和匀,装瓶备用,勿泄气。先用药棉卷去脓水,另以药棉蘸药,掺入耳底自干,每日换药1次。
备注:主治行散郁热,燥湿止痛,疗疳。主治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方2:冰片1克,朱砂0.3克,玄明粉、明砂各1克。
用法:上药各研极细末,混合均匀,装瓶备用。先用棉签将患耳中的脓液擦干,如耳中脓液较多者,则用过氧化氢溶液(双氧水)洗耳,然后用喷粉器将“耳灵散”药粉少许均匀地喷撒入耳腔,在鼓膜上涂薄薄一层淡赭色粉末为度。备注:主治清热,消肿,止痛。主治急性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方3:红升丹60克,冰片3克,廚香1.5克。
用法:上药共研成极细末,用脱脂药棉搓成长2~3厘米,直径0.1厘米药捻,消毒备用。先清除外耳道脓性分泌物,再以2%过氧化氢溶液(双氧水)擦拭干净,然后以75%乙醇浸湿药捻,蘸匀药粉,置于外耳道底部(注意药捻应与鼓膜保持约2毫米之距离,以免刺激鼓膜,产生不适)即可。每日换药1次,分泌物少时可隔日换药1次。备注:主治清热解毒,散瘀利湿,宣窍收敛。主治化脓性中耳炎。
鼻出血方1:篦麻子9克,栀子6克。用法:浄栀子研末,同蓖麻子(去売)共捣烂如泥,敷贴两足心,用布带東上,待鼻出血止后了除去。备注:主治鼻出血不止。
方2:海螺蛸、槐花各20克。用法:将上药各研细末,过筛去渣,混合,瓶备用。用时先以干棉球压迫止血,取药水少许吹人鼻孔,再用干棉球压迫出血部位。备注:主治鼻出血。
方3:吴茱萸12克,黄酒适量。用法:将上药用黄酒浸泡数小时,临睡前敷于足心,用纱布包扎。备注:主治鼻出血
方4鸟梅1个,头发1团。用法:将上药烧炭研末,吹入鼻孔。每日3-5次备注:主治鼻出血。
方5:生大蒜头50克,新鲜尖椒20克。用法:将蒜头捣烂如泥,敷涌泉穴加艾灸10分钟,可立即止血。备注:主治鼻出血。刺激涌泉穴可使肾腺分泌增加,使血管收缩达到止血的目的。
方6:蚕売3克,红绸子2克,鳝鱼血20克,防腐剂1克。
用法:将蚕売及红绸子置于鱼血中浸泡再投人防腐剂防腐,最好是置于瓶中密封。用时取出蚕壳和红绸子擦足底涌泉穴(男左女右)。每月反复用药7~10次,连续用药5日。备注:主治鼻出血。此方疗效确切,但对于器质性病变所致的出血症无治疗作用。
鼻窦炎方1:黄鱼胚45克,青黛3.5克,冰片5克,菖蒲8克。用法:将药共研细末,每日吸入鼻中1次。备注:主治急、慢性鼻窦炎。
方2:元参克,川乌、白芷、金银花、柴胡、薄荷、钩藤各25克。用法:诸药放入砂锅,加水毫升,煎至0毫升,倒入脸盆,患者熏鼻(吸入热气,从口中呼出,反复进行)。待药液热气大降后,用药液洗头面部。早、晚各1次,连用2剂为1个疗程。一般5-10剂即愈。备注:主治鼻窦炎
方3:百草霜5克,水银50克,失砂、黑铅白铅各25克。用法:将上药研成细末,每次5克,烧出烟味,将烟用细管吸入患者鼻腔,每日数次即可。备注:主治鼻窦炎。
方4:白芷10克,冰片、细辛各1克,辛夷3克,麝香0.5克。用法:以上药研成细末后,每日3-6次少量吸入鼻内。备注:主治鼻窦炎、过敏性鼻炎、头痛、偏头痛等。
方5:
辛夷3克,防风、白芷各2克,细辛、冰片各1克。用法:以上药研成细末后每日3-6次少量吸入鼻内备注:主治彝窦炎、慢性鼻炎、头痛等病。
方6:连钱草50克,细辛10克,冰片末1克。用法:将前2药煎水去渣,药液加入冰片装瓶内,用时振摇,取适量滴鼻每日5次,连用7目。备注:主治鼻窦炎。
方7:新鲜青苔适量(以能填塞1侧鼻腔为度)。用法:将药物洗净,然后用纱布包好备用。塞入鼻腔,12~24小时另换新鲜青苔。凡患单侧者,塞患侧。双侧者交替使用。备注:主治消炎排脓。主治鼻旁窦炎。
方8:辛夷(取心去壳)豆蔻仁各3克,川黄连6克。用法:上药共研极细末,装瓶备用。以棉裹药,塞纳鼻中。
鼻息肉方1:辛夷6克,通草3克,甜瓜蒂9克,白矾2克,草乌灰1克,猪板油适量。本用法:将前5味药共研细粉,猪板油调整合为丸。如鼻孔大,可将药塞入鼻空内,每日1次备注:用于鼻腔黏膜增厚,鼻息肉堵塞引起的呼吸障碍。
方2:硼砂3克,雄黄3克,炒桃仁3克。用法:将3味药共研细粉末,涂患部用香油调擦,每日2次。备注:主治鼻息肉。
方3:硇砂9克,轻粉、枯矾各45克,雄黄6克,冰片、生甘遂各3克。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密储,勿泄气。每取少许,以甘油药棉液药粉或裏药塞人患鼻中,30分钟后取出。隔3日再继续上药。3次不应,即终止治疗
备注:逐水消炎,收敛腐蚀,通窍化息。主治鼻息肉。
方4:雄黄、硇砂、鹅不食草各15克,冰片6克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备用。用药棉裹药或醒药粉,塞入鼻孔内,左右交替塞,塞后5分钟即流打喷嚏。同时配合内服方,方用梁时甘各9克,龙芽草15克。水煎服,日服2次.备注:清热解毒,化结通窍。主治鼻息肉
推荐:饭店茶佘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互联网和出版刊物,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文中内容为转载,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仅做信息分享,不作为医疗建议、推荐或指引。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辩证使用
推荐:民间偏方圈
往期精彩回顾========
高手在民间,儿科
民间实用土方(中)
民间偏方1您的点赞或赞赏是我们最好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ngmian.net/bdxemby/9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