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耳鸣病因 >> 搏动性耳鸣病因 >> 正文 >> 正文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早期康复指导第七期中风

来源:耳鸣病因 时间:2020-8-31

中风除了导致运动障碍,常合并其他并发症,如睡眠障碍、排尿障碍、便秘等等,这些并发症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当患者回归家庭后,在家中可如何改善这些并发症呢?这里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些主要穴位,希望可以帮您改善这些症状。

更详细的方法医院,根据每个患者的情况,进行辨证论治后加减取穴。睡眠障碍:脑卒中患者在治疗期间常并发睡眠功能障碍,不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脑卒中后睡眠功能障碍在中医辨证中属“不寐”、“失眠”的范畴,取以下穴位,可以起到安神利眠的作用。印堂穴:定位:在两眉头的中间。操作:可用拇指指腹按揉该穴,30次为1组,每天2-3组,手法轻柔舒缓。安眠穴:定位:在颈部,当翳风穴与风池穴连线中点。操作:可用食指及中指的指腹按揉该穴,20次为1组,每天2-3组。神门穴:定位:腕豆骨后缘桡侧,当掌后第一横纹上。操作:可采用拇指指尖点按,8次为1组,每天做2-3组。

排尿障碍:

中风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引起骶髓排尿中枢脱离大脑皮质的抑制,导致了排尿障碍。在中医范畴中属于“癃闭”,可以通过按摩下腹部及以下穴位,达到化气利水、温阳补肾的作用。中极穴:肚脐正中直下4寸。气海穴:肚脐正中直下1.5寸。关元穴:肚脐正中直下3寸。操作:在下腹部可用全掌摩法,用搓热的手掌顺时针摩50次;中极、气海、关元穴可以拇指指腹按揉,8次为1组,每天做2-3组。

三阴交穴:

定位:从内踝尖直上三寸(或四横指),靠胫骨后缘的地方。

操作:可采用拇指指尖点按,8次为1组,每天做2-3组。

便秘:

卒中后便秘是由于神经功能紊乱,导致排便反射迟钝,或因长期卧床引起排便方式的改变。中医认为,中风后多为气虚血瘀,气虚无力推动血行,瘀血停滞,肠络瘀阻。取以下穴位,可以补益气血,调理肠胃,行滞通便。

天枢穴:

定位:肚脐正中左右旁开2寸。

操作:用拇指指腹按揉该穴,1-3分钟,或可用艾条悬灸10-20分钟,注意:若有各种原因引起的感觉障碍,避免用灸法。

足三里穴:

定位:正坐屈膝垂足,由外膝眼直下三寸(或四横指),距离胫骨约一横指尖的地方,就是本穴。

操作:同天枢穴,双侧交替操作。

支沟穴:

定位: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正中间。

操作:用拇指指腹按揉该穴,1-3分钟,双侧交替操作。

-----END-----

参考文献:

北京中医学院编.针灸临床取穴图解[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介绍:

葛舒颖

主治医师,硕士,中国康复医学会疼痛康复专业青年委员,福建省针灸学会理事,福建省康复医学会康复评定专业委员,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康复医学分会委员。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ngmian.net/bdxemby/8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