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阮小朋友沉迷玩手机,造成轻微的突发性耳鸣。此病常发生于中年人,为耳鼻咽喉科急重症之一。常由内耳外伤、感染、药物中毒、感冒、疲劳、情绪激动、用力擤鼻涕等引起。可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日常生活中可通过注意耳部卫生及科学饮食进行预防。
疾病简介突发性耳鸣,很显然就是突然发生,没有征兆的就开始耳鸣。耳鸣发生在一瞬间,或最长不超过48小时耳鸣就达最高峰。突发性耳鸣常发生于中年人,程度不一,已多与耳聋同时发生。耳鸣可随听力恢复而减弱或消失。也有耳鸣先消失,听力随之恢复或持续到听力恢复以后。耳鸣程度较重,熟睡时发病者有时可因此而惊醒。
突发性耳聋(以下简称突聋)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觉神经性耳聋,又称暴聋。性别、左右侧发病率无明显差异。随年龄增加发病率亦增加,患病时年龄在40或40岁以上者占3/4。其发病急,进展快,治疗效果直接与就诊时间有关,应视为耳科急诊,就诊时间以一周内为宜,十日后就诊效果不佳。
发病机制(一)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是引起本病的最常见的原因。病毒感染循下述主要途径。
1.血行感染病毒颗粒由血循环直接进入内耳血循环内,引起耳蜗循环障碍或内淋巴迷路炎。
2.经脑膜途径病毒由蛛网膜下腔经内听道底的筛板或经蜗小管侵入外淋巴间隙引起外淋巴迷路炎,故耳蜗症状出现于脑膜炎之后。带状疱疹病毒是引起外淋巴迷路炎的主要病原。
3.经圆窗途径病毒引起的非化脓性中耳炎,感染可经圆窗侵入内耳。
(二)血管病变
血管病变在突聋发病机制中有重要意义。Wilson指出由于部分或全部耳蜗血管堵塞引起的突聋的发病率还不清楚,但少于病毒性迷路炎。也有人认为血管病变在突聋致病原因中占3/4。由于血管痉挛、栓塞、血栓形成、血管受压、血管内狭窄、出血、血液凝固性增高、动脉血压波动以及其他血管障碍,因缺氧而使螺旋器感觉结构发生变性。其中除血管痉挛者外,其他预后均差,常致永久性聋。耳蜗耐氧力很弱,缺氧60s后耳蜗微音电位和神经动作电位就消失,如血流被阻30min,虽血流恢复,但耳蜗电位却不能恢复。大崎胜一郎借助放大55倍的皮肤粘膜显微镜观察到突聋病例中存在血管内"淤塞"现象,认为这种现象可能造成内耳微循环障碍而导致突聋。其病理生理机制是病理性血管内红细胞凝聚→血液粘度增加→血流速度下降→缺氧→渗透性增加、组织水肿、血液浓缩、小血栓形成→组织损伤。
(三)迷路膜破裂
迷路膜破裂系指内耳的圆窗或卵圆窗膜破裂合并蜗管膜破裂。由于膜破裂,引起突发性感觉神经性耳聋、眩晕和耳鸣等症状。因突然用力活动或经历气压剧变引起中耳气压骤变及颅压骤变。此压力的改变引起迷路膜破裂的机制可从两方面理解。
1.外爆途径
脑脊液压力增高,蜗小管和内听道的筛孔将此压力改变传递到外淋巴系统,其中蜗小管可能起主要作用。在正常情况下蜗小管内存在网状绒毛及屏障膜,使脑脊液与外淋巴间不能畅通无阻。
2.内爆途径
耳咽管一鼓室压力骤增,压力向内直接作用于圆窗,或通过听骨链作用于卵圆窗,穿破圆窗膜或卵圆窗环韧带,有相似的内迷路膜(基底膜及前庭膜)破裂的逆向连锁反应,导致突聋。
(四)膜迷路积水
一些轻、中度突聋,不论有无眩晕,可能是梅尼埃病的不同类型。突聋亦可能是梅尼埃病最先出现的症状。患者中最后发展为梅尼埃病者占5%~6.6%。突聋速尿试验阳性者占27%(3/11人)。速尿是一种快速利尿剂,应用后前庭水肿减退,可使前庭功能趋向正常。上述现象支持有些患者可能存在膜迷路积水。
疾病治疗突发性耳鸣虽有一定的自愈率,但不应消极等待,必须视为耳科急症住院治疗。住院后应进行全面的听力检查、耳神经学检查和有关的内科检查。突发性耳鸣强调早期治疗,如病程超过2周者,治疗效果较差。在尽可能明确病因的基础上选择一种针对性鸣强的治疗较为有效。
突发性耳鸣的病人,如果听力下降不太明显,症状比较轻微的,可以在医生检在后,经医生同意,在家治疗;如若症状显著,耳聋严重,甚至伴有眩晕者,则需尽早住院治疗。
虽然药物无法治疗耳鸣,这些都可以帮助减轻耳鸣症状的严重程度,在某些情况下。对耳鸣有帮助的药物包括三环类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这些药物能使人放松,即使有耳鸣的不适感觉不那么焦虑。
1.西医药治疗:多采用静脉给药结合肌肉注射的疗法,也可选用血管扩张剂加入葡萄糖溶液中静脉点滴,同时配合维生素B1、B2肌肉注射。或配以中药针剂,如川芎嗪、复方丹参注射液、当归注液等,滴注。
2.中医药治疗
中医认为突发性耳聋多为气滞血淤,耳部经络被淤血所阻塞,清阳之气不能上达于耳窍,使得耳部的正常生理功能减退,从而发生了耳鸣、耳聋等表现。
对于突发性的耳鸣不在乎,以为也没受什么伤害,没啥病,就突然发生的,自己慢慢就能突然好了。这是很错误的认识。
查清病因,选对治疗方法突发性耳鸣为耳鼻咽喉科急重症之一,病因复杂,目前尚无一种公认的特效药物。但突发性耳鸣很多还是可以治愈的,积极治疗很重要,治疗越早,越及时最好。发病一周即开始治疗者,8%以上患者病情可获痊愈,或部分恢复;如病程超过7天者,治疗效果较差。病程超过一月者,也不应放弃治疗,因病变可能仍在恢复过程中。突发性耳鸣治疗期间还应定期作测听试验。
突发性耳鸣虽有一定的自愈率,但不应消极等待,必须视为耳科急症住院治疗。住院后应进行全面的听力检查、耳神经学检查和有关的内科检查。在尽可能明确病因的基础上选择一种针对性强的治疗较为有效。突发性耳鸣的病人,如果听力下降不太明显,症状比较轻微的,可以在医生检查后,经医生同意,在家治疗;如若症状显著,耳聋严重,甚至伴有眩晕者,则需尽早住院治疗。
?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ngmian.net/bdxemby/1551.html